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要時時刻刻提倡讀書,努力選擇好書籍,使大家不至於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要逐漸協助新兵接觸文化,關心國家大事。學員內心逐步產生的求知欲望或令人不安的周圍客觀形勢的逼迫,都能推動學員們由淺入深地去閱讀書刊。 —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游擊戰》(Guerrilla Warfare)第三章 「影響我們的書?那就是切格瓦拉的《游擊戰》。」綁起一頭長捲髮的茲克里拉曼...
「昭和19(1944)年7月轉職到新竹(⋯)到這時候,美軍之空襲日益激烈,燃料廠也成為空襲之主要目標,繼續著為疏散器材、乙醇而忙翻的日子。戰況緊迫到大家都想下一次美軍作戰是什麼時候,是在台灣還是在沖繩呢。」(08) 「這天,大尉以嚴肅的面容慰勞大家的辛勞,然後說雖然為了完成戰爭而斥責甚至毆打大家,現在他卻是壯志未酬而要收兵回國之身,最後他說,燃料廠要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但諸位的苦勞絕不會成泡影,相...
Syafiatudina選譯—Numpang,棲居之閥值 Syafiatudina 鄭文琦 (翻譯)
Translation
August 24th, 2017
什麼是「能旁」(Numpang)?我的某位朋友一生都住在一個共同住宅。他一搬進這個位於日惹南邊的藝術自由空間辦公室,就打點這裡的一切細節。他沒有付租金,但他花了大量心力維持住宅。他就是個藝術空間辦公室的能旁(借住人),也是該空間的其中一員。「能旁」是寄人籬下,棲居在一個「屬於」別人的地方。 日復一日,這位朋友會清理房屋,修繕老舊設備,或者讓它變得更是宜人居,在其他人來訪時。這個房屋是藝術家創作絹印...
走進朱駿騰這次《八月十五》個展,展場首先由若隱若顯、略帶透刺的鼻息聲,與三件分別紀錄著失語、腦傷、中風者的肖像式錄像作品開始。此次展出作品皆圍繞著展場中央的裝置,電視裡的影像痙攣似地定格於一名老人失蹤之前在路口監視器畫面中,留下他騎著單車穿越路面中央的瞬間身影,畫面上標註著走失時間「2016年8月15日下午13點48分」。這個缺乏目擊者的現場、無人稱的監視器視角為觀者勾勒出一道由想像及話語構成的身...
從劇場的空間史與感覺結構、情感來看,劇場的裝置一直在變動,從希臘戲劇的機器之神、華格納的綜合劇場、臺灣的野台乃至當代劇場的多樣性。就劇場空間的組合來說,隨著當代的各種反省與刺激,科技介入與政策的鼓勵使得至今的台灣科技劇場有不少實踐。但我們或許可以從這股浪潮反過來問:劇場中的科技面貌到底為何?最近藝評人王聖閎針對《尚未指稱的對話》「敘事能動性」(narrative agency)討論起明日和合製作所...
Zikri Rahman選譯—感知都市文學 茲克里拉曼 陳啟耀, 卓慧妮, 張雪兒, 張瑞婷, 陳巧建, 蕭瑋琪 (翻譯)蘇穎欣 (校潤)
Literature
August 5th, 2017
作家和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想像和追尋一個真正的、複雜的社會空間,吉隆坡也將因此繼續活出文學生命,直到永遠。因為,至少有超過110個文學作品提到吉隆坡及其中的事物。 然而,我們通過作品看吉隆坡,並不像別的大城市一樣簡單。在其他大城市如都柏林和開羅,有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都柏林人(Dubliners)》和納圭布.馬哈福茲(Naguib Mahfouz)的《開羅三部曲(Cairo T...
Zikri Rahman選譯—繪製吉隆坡文學空間 茲克里拉曼 許詠榕, 吳畹妤, 劉欣楠, 洪靜儀, 楊曼玉 (翻譯)曾劍鳴 (校潤)
Literature
August 5th, 2017
城市是社會關係的形式和象徵,那是寺廟、市場、法院、學院的座落地,在這裡人類的經驗轉換為可操作的標誌、象徵象徵、行為模式、秩序體系。 —路易士.芒福德(Lewis Mumford)(註1)   城市文學繪圖計劃不是要勾勒地球的輪廓和地點的坐標,也不是要知道已經存在的實體事物。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它的多重意義—文學就是這樣運作的。這圍繞著三個方面,那就是空間、建築,以及文學作品對空間和建築營造...
與周盈貞對話:語言與遷徙的藝術 Okui LalaAlecia Neo (訪談)鄭文琦 (翻譯)
Residency
August 1st, 2017
1. 讓我用一組符號描述自己的藝術實踐概念:(關係)=(自我)><(他人)。它可以解讀為雙向的關係,一種往返兩端的過程。我常藉著分享我的背景與想法展開我的對話,同時聆聽他人的背景與想法,去理解我們共同來自何處。我不是真正投入倡導什麼,但我正在尋找關於身份認同與歸屬的替代述說方法,此外,還擴及更大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環境。(身份)><(遷徙)。我對自身認同的探索開始於我與母親...
Cornelia Sollfrank選譯—再探網路女性主義 Cornelia Sollfrank林書全 (翻譯)戚育瑄 (校對)
Translation
July 6th, 2017
1990年代某項「主義(-ism)」之其中一位發起者對該主義進行了真實性驗證。 不是每位藝術家所屬的世代,都能幸運的處於見證新科技誕生時間點,而此新科技更有著使這個世界與其通訊方式、經濟、政治和藝術產生重大變革的潛力。1990年代初期,理解到即將發生改變的年輕藝術家,別無選擇的投入使用新科技的藝術創作,溜進現代網路連結的兔子洞內,將表層的電腦螢幕拋在腦後,這些藝術家在操作程式符碼和通訊協定之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