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人類黑區》是蘇文琪在「科學與藝術」軸線上新的嘗試,希望不同於(自然)科學對於世界秩序的文字與數學性說明,改以在有限的表演時間內,透過不同於文字、概念及命題的其他感知媒介,找出另一種敘事的方式,甚至展現不同於科學的對象。藉由與視覺藝術家廖祈羽、張暉明與聲音藝術家賴宗昀、Esteban Fernandez的合作,蘇文琪的確在不大舞台上拓展了觀眾的視線,拉開了空間與時間的跨度,以「長時段」與「星球表...
在過去,對於在此地蓄鬍的人不外乎有兩種見解:你要不就是傳教士團隊的一員,要不就是惡名昭彰之人,非黑即白的分野相當清楚。但是,生而為人、身在社會的我們不會如此絕對地存在,而是處於某種灰色地帶。 納吉阿邁德(Najib Ahmad)是一位風趣的資深文化行動者,他總是裝扮得神似坐在布幕後方,熟練地玩味著虛影的皮影戲大師(tok dalang)(註1)。納吉憶起他與曾獲著名的東南亞寫作獎(Southeas...
馬丁尼克 (註1) 藝術世界的最大缺憾為評論的缺席,不少該評論圈的參與者都同意此等發現:馬丁尼克很小,並且難以避免裙帶關係。皮耶.呂賽特(Pierre Lucette)身為一位被視為「例外」的評論家,他的膽量及他發言的相關內容皆曾被頻繁的引用。呂賽特作為一位專業音樂學家,於1958年被馬丁尼克電台(Radio Martinique)聘請主持一檔文化節目。直到1980年,他的節目及許多出版文章皆曾效...
那天是2014年11月2日,我站在阿姆斯特丹熱帶博物館(Tropenmuseum)一幅油畫前。這是一幅關於巴達維亞的畫作,置於荷蘭殖民時期文物之間,畫中是這座由荷蘭人所建造的港口,有著巨大堡壘與運河。在我看來,這幅畫就像是個卡通。 讓我按下語音導覽播放鍵。 17世紀時,此地是個多元文化社會。你可以看見一名來自安汶的舞者拿著盾牌,遮陽傘下背有飾帶的荷蘭男子站在印尼女子旁邊。某株棕梠樹上有男子切開椰子...
自1969年起,每年九月第一個週一的加勒比海嘉年華慶典,會在其主要遊行動線,布魯克林東部大道(Eastern Parkway)上,將勞動節慶祝活動轉化為一場悠閒的盛會。從「哈林文藝復興運動」(Harlem Renaissance)的舞廳,到早期遷徙至「王冠高地後民權運動」(Crown Heights post-Civil Rights Movement)之前的「新黑人」(New Negro)社區街...
Zuleikha Chaudhari:排練自由印度廣播 Zuleikha Chaudhari鄭文琦 (翻譯)
Translation
December 2nd, 2019
一、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1897年1月23日~1945年8月18日)是印度民族主義者,他的反抗愛國主義使他成為印度獨立鬥爭中最有動力的領導人之一,但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試圖借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之助力,讓印度擺脫英國統治的努力,卻也留下混亂的遺產。 鮑斯在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擔任印度...
兩則非洲大蝸牛食譜 ilaKin Chui
Art Production
November 23rd, 2019
食譜1|蝸牛湯|ila提供 預先處理:非洲大蝸牛肉 將蝸牛養在籠中七天並且禁食,讓牠們的腸胃排泄乾淨,一定要煮非常熟才能消毒。蝸牛即使死亡,黏液也不斷湧出,去除黏液的舊方法是使用柴灰,或用臺灣原生種的構樹葉子,就能輕鬆地去除。有兩種方式可取蝸牛肉:一種是直接敲碎外殼取肉,另一種是直接將蝸牛放進一大鍋冷水直到沸騰煮熟,待冷卻後以竹籤挖肉。蝸牛肉只取用前端身體,內臟部份捨棄不食用。 ...
博物館和裝填物—我們的根在何處? Zaidi Musa岑建興, 蘇穎欣 (翻譯)
Translation
November 18th, 2019
參觀者群聚在吉蘭丹博物館前,忙著與駱駝合照。2015年10月20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間,這裡有場展覽,名為《優質教育展:吉蘭丹馬來英雄督央古、君士坦丁堡征服者蘇丹莫哈未艾法特,以及先知敵人法老王的秘密》(Pameran Pendidikan Perdana; Tok Janggut Pahlawan Melayu Kelantan, Sultan Muhammad Al Fateh Pena...
張恩滿(Chang En-Man):我的經驗與你們類似,我媽常煮蝸牛(Achatina fulica)給我們吃,因此帶有一種情感記憶的味道。一開始這種蝸牛被日本人當成食物帶進來養殖,當臺灣早期是農業社會時,西邊的人原本有吃。到現在,只有臺灣東邊的原住民還繼續吃,但是西邊的人已經不吃了,跟新加坡一樣不吃了。 我曾與族人一起做料理,我發現他們會把蝸牛放進傳統食物裡,而且是很重要的傳統料理。這中間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