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46篇
FILTER BY
博物館和裝填物—我們的根在何處? Zaidi Musa岑建興, 蘇穎欣 (翻譯)
Translation
November 18th, 2019
參觀者群聚在吉蘭丹博物館前,忙著與駱駝合照。2015年10月20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間,這裡有場展覽,名為《優質教育展:吉蘭丹馬來英雄督央古、君士坦丁堡征服者蘇丹莫哈未艾法特,以及先知敵人法老王的秘密》(Pameran Pendidikan Perdana; Tok Janggut Pahlawan Melayu Kelantan, Sultan Muhammad Al Fateh Pena...
張恩滿(Chang En-Man):我的經驗與你們類似,我媽常煮蝸牛(Achatina fulica)給我們吃,因此帶有一種情感記憶的味道。一開始這種蝸牛被日本人當成食物帶進來養殖,當臺灣早期是農業社會時,西邊的人原本有吃。到現在,只有臺灣東邊的原住民還繼續吃,但是西邊的人已經不吃了,跟新加坡一樣不吃了。 我曾與族人一起做料理,我發現他們會把蝸牛放進傳統食物裡,而且是很重要的傳統料理。這中間有一種...
對於藝術作品的典藏來說,作品的技術物內涵與作品之意義及其表現形式的關係為何?如果「藝術」的意義不是自然而然地由藝術作品流溢而出,那麼有沒有可能改變「典藏」的方式與內容? 著名媒介理論家葛洛伊斯(Boris Groys)建議我們將美術館典藏視為是決定「現實(reality)」內容的因素。對我們來說,把「新/舊」這組區分當成思考「典藏」的首要區分,應當是在實做層面上思考藝術作品之技術內涵與典藏問題的基...
一、 前言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因比特幣(Bitcoin)引起全球的熱烈討論,同時也廣泛地延伸應用在金融、產權等領域,其可追溯性、無法竄改、唯一性等特質也顛覆了過去傳統的繁雜交易等限制。從2015年起國內外藝術圈也掀起廣泛的討論,更有許多新創公司因此紛紛成立。與此同時,使用數位科技媒材的藝術創作者也關注此一技術,如藝術家Harm van den Dorpel表示,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作品本身容易被複...
在庫房的一角,策展人在藏品管理員和修復師的引導下,來到存放白南準作品設備的櫃位,藝術品處理員小心翼翼地以兩人為一組,熟練而平穩地將18台CRT電視從櫃架搬到推車上,再 移動到早先為了讓策展人可以檢視部份元件而預留的房間一角。這間博物館第一次在購藏後試圖自行啟動這件作品,回到半年前作品剛運來時,很不巧但不意外地由於各種現實因素,未能在雙方的監督下將每一台電視依照裝置說明書架設完成。實際上,連販售作品...
《眼淚搏擊》 每當我對著大海凝視,快接近那思考的核心時,它又倏忽飄然遠去。對於「海的邊界」我們始終無從抵達,每當靠近海平線之時它又無限延伸,惟有「陸地」是「海洋」的終點。 —白皇湧,《秀姑巒出海口風雲:歷史事件的書寫、敘說與展演》 ...
歷史的建構不會落在同質、空洞的時間,而是形成於滿是此刻時間的所在。 —班雅明,〈歷史的概念〉(註1) 在蔡明亮的電影裡,臉,尤其是特寫,是相當搶眼的影,例如《臉》(2009,羅浮宮典藏)。姑且不論他有如法國新浪潮漂泊遠東的遺腹子,以此部影片憑弔其宏偉影視的世界遺產,溢滿了返鄉面見異邦親族的孺慕之情,我們在他早年的成名作《愛情萬歲》(1994)便可見到經典的一幕:片尾,楊貴媚(飾演售屋小姐)來到大...
17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布霍斯(Guy de la Brosse)曾大聲問:「誰知道植物(主體)還有什麼人類不曾聽聞過的感覺?」不久後,法國建造了一座藥用公園,這座公園後來演變成專門蒐集新物種、製作標本的植物研究場所。   存在的鎖鏈 布霍斯所處的時代正是亞里斯多德生物系統鬆動的年代。由於殖民地的擴張、文化交流領地不斷擴大,採集來的標本鬆動了「存在鎖鍊」的傳統認知。中古哲學認為宇宙萬物之存有...
19世紀描繪東印度風景的全景繪畫,得以利用並複製了殖民的手段,促進了繪製地圖者、測量員以及導航員的技巧,於同時作為自身征討的文化工具,描述荷蘭人開拓而宣稱新領地的同時將其描繪為尚未被開發的特定故事。這些將荷蘭人掠奪合理化的視覺論述,沒有比這種名為「美哉印地(mooi indie)」(註1) 的風景畫風更為明顯的表現,也是19世紀荷蘭殖民東印度群島的主要繪畫作品。(Protschky 2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