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2017年,吉姆.湯普森藝術中心(Jim Thompson Art Center)發起一項名為《Molam移動巴士計劃》(Molam Mobile Bus Project)的有趣展覽,並由研究員Arthit Mulsarn經營,他對冷戰時期的摩蘭音樂進行研究。由於摩蘭音樂常在村莊、市鎮和街區的佈施儀式上播放,這個移動計劃在伊善的不同地區旅行並展示了摩蘭的歷史。它被組織為一個流動的展覽,以講述和呈現...
德國藝術史學家與文化科學家烏利西(Wolfgang Ullrich)在《模糊的歷史》(Die Geschichte der Unschärfe)一書探問攝影術出現以始,清晰與模糊圖像、影像的諸多質變與辯證。他在書中前言如此寫道:
重建模糊史因而也意味著去描述一整類的圖像手法,是如何從其精神與意識形態上的源頭解放出來。
曾為未來的歷史,將為歷史的未來,如魔咒一般盤旋於快速置換的場景之中。在歷史飛逝...
I. 散發著巧克力芬芳的蘭花
天空澄澈而高遠,簡直是字典上定義的好天氣。我們驅車近一個小時,遠離哈瓦那的喧囂,去拜訪一位藝術家。路邊一片鬱鬱蔥蔥。四處沈靜下來,簡化成兩種顏色,青綠山水,在陽光下搖曳多姿。古巴真是一座肥沃的大島嶼。
我在她的花園裡走走看看。聚餐和展覽的討論已經結束。她說西班牙語。我只掌握了一點,但還是熱切地回答,呢喃了一些我認為她能聽懂的英語或法語。藝術家的妻子帶我參觀她的小天...
I
無聲在台灣教育部辭典的解釋裡言簡意賅:沒有聲音。但辭典同時給了一則遠古的寓言:夫明者視於無形,聰者聽於無聲,誠先於未然。就算沒有徵候也沒有指涉,但聰敏的人依舊可從這沒有聲音的空無裡預知潛伏。
牛津英語詞典提供了無聲(silence)字面上與比喻的意義,它既指涉噪音與聲音的全然消彌的狀況,也是一種不願、放棄溝通的意志,像是私人或國族意義上的冷戰(silent war or the Cold W...
在如今的危機政治年代,全世界充斥著警報聲:馬爾地夫等諸多海洋小島,是「氣候暖化的礦坑金絲雀」(註1);而「原住民族作為礦坑金絲雀」則為生態與種族政治惡化提供了領先指標 (註2);台灣也成為地緣政治熱戰的「礦坑金絲雀」(註3)—礦坑金絲雀(編按:A canary in a coalmine)這則英語媒體在時政寫作上的慣用語,源於金絲雀對瓦斯極為敏感,礦坑工人因此會攜帶金絲雀下坑,為瓦斯洩漏提供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