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image , 總計99篇
FILTER BY
我的藝術,處理的是被白人所掌控、歐洲中心的主流媒體下所呈現出的黑人形象:黑人的臉、黑人的身體、黑人的陽具,這是一個大結構的問題,也是個人的掙扎故事,關於一名非裔美國人,如何透過主流有色眼鏡觀看自己並自我異化。 —霍米.拉吧.拉拉巴巴,〈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十一):霍米.拉吧.拉拉巴巴〉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是張碩尹從2014年二月起於藝雜誌上連載的專欄,事實上,「北印度...
棕櫚樹林一望無盡地在公路兩旁展開,這帶有熱帶風情的人造風景佔據了遼闊的視野。在穿越棕櫚樹林後,終於到達半島原住民(Orang Asli)的部落。 Kuala Lumpur:起點 我和Jeffery Lim(中文:林猶進)站在鵝嘜河(Sungai Gombak)與巴生河(Sungai Klang)匯流處,不遠處還有半夜在大樓上施工的(多數為)移工們和大型施工機具不停發出聲響—他正為剛抵吉隆坡的我介紹...
五、田野中的攝影 今欲攝影番社風俗,要番人男女數人集來 我聞此老人約九十歲,因欲問伊,阿眉社舊事。(註1) —田代安定,1896 人類學家如何拍攝照片呢?如果總督府留下的照片是招來從軍攝影師所拍攝的,而伊能嘉矩又只是善於使用影像資料作為民族誌方法,但自己並不操作攝影機,那麼實際在田野中,帶著攝影機的人類學家呢?在田野中拍攝照片如何成為可能呢?亦即,田野工作中的攝影,是如何成為田野方法呢? 189...
三、官方機構的民族誌與人類學影像 現在剛好是臺灣始政四十週年,為其紀念,拍攝日漸變遷的蕃族風習與理蕃現狀,加上蕃地景觀,以「蕃界展望」為題,發行本寫真帖。(註1)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5 1895年9月10日,在臺灣總督府內的總督樺山資紀首次蕃人會見現場,招來攝影師留下影像紀錄,見證此一歷史性事件。照片的攝影者,是從軍攝影師遠藤誠。此次總督會見蕃人的照片,收入了隨後在1896年由遠藤...
原來臺灣的蕃界,尤其是東部的蕃界曾經獲得了「The Darkest Formosa」的稱號,是確實有其由來的。我冒險多次並花費了龐大的費用,前後三次渡臺調查,幸而給黑暗裡的臺灣東部及紅頭嶼帶來了一線光明。(註1) —鳥居龍藏(Tori Ryuzo),1899   一、前言 1896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受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教室派遣,到臺灣進行人類學調查。鳥居的台灣調查,是首次日本人類...
前世我見到她與悲傷的乾草莖 我見到她坐在那兒哭泣,傾盆大雨正落在午後樹林裡 樹木轉為枯黃,但她仍然沒回家 樹林裡吹著冬天的風,她一個人站得孤寂 前世我見到她和一枚孤單的太陽 我見到她坐在那兒唱歌,雲層漸漸覆蓋了森林 在秋季變色的樹林裡,雲朵悲傷地飄浮著 在天寒地凍的冬日樹林中,雨繞樹而行 在每個日子裡,我仍希望、我仍持續等待著她 我希望她能回到這裡,於是生命值得慶賀 春天來臨了,親愛的,請回來吧!...
內在性正是哲學的暈眩。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 吳梓安在國際藝術村的個展《天體觀測》,展出包括〈世界的畸零與盡頭〉、〈觀星〉、〈月句〉與〈太空與雜念〉等作品。一直以來,吳梓安的影像創作主要在與實驗電影史對話,這次雖然展出了幾件裝置性比較強的作品,但影像仍是他關注的重心所在。這次展覽中作品的創作使用了幾種影像處理技法:〈騎士角海灘〉、〈奧克利溪谷的蕨類〉利用海水與蕨類來處理...
在《啓視錄:台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展覽中,高重黎的〈整肅儀容〉是一件以1983年創作精神在數位時代重新製作的作品。藝術家在這次展覽的創作論述中特別提及,由於要在2015年展出已佚失的〈整肅儀容〉而必須重製。但是高重黎認為,如果要按照1983年版本來處理,不僅在器材的搜羅上難以克服,而且由於影像視聽科技的改變,1983年所使用的設備在觀賞經驗的層面上可能於2015年顯得「無趣」,所以他決定以同樣的創作...
萬分榮幸能啟動這條眾人期待已久的鐵道路線,此等雄心壯志如今終於開花結果…我重申個人願景,在往後這三年必竭力排除萬難,讓大家見證國家前所未見的繁榮。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1893年4月11日)   畫面伊始,我們已經在火車上。眼前那一條鐵軌,長長的一直延伸至村落遠方。接著,我們跟著車廂在軌道上移動。畫面一直往後倒退。 一直退、一直退;直到火車全進入了隧道⋯   1. 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