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image , 總計96篇
FILTER BY
台北市立美術館最近推出「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製作的《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The Serenity of Madness;簡稱《狂中之靜》)巡迴展,並由長期與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合作的Jim Thompson Art Center策展人格拉西亞.卡威望(Gridt...
若要討論臺灣與印尼的影像與戰爭史之間的勾連,我們可以從史料提出二個假設性的參考時間。1945年8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終戰詔書(玉音放送),正式宣告放棄臺灣等殖民地,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通航條約」簽訂,好萊塢電影隨之大舉進入臺灣市場,大多數設備較佳的戲院都與西片商訂下長期合作契約。(註1) 在幾年間中國電影陸續引進,促使臺灣的觀影市場加入以前沒有的選擇。另一方面,1950年代以前印尼電影皆由荷蘭東...
若要完整的閱讀,最初的臺灣與印尼電影,到底如何從過去影響到當代的影像生產?這些史料絕對是模糊又難以歸納分析,縱使可以依循著某些特定的方向,仍有許多尚未出土或永遠佚失的文字與畫面。從現有資料只能推論出,臺灣與印尼當時的影像產製,多是作為戰爭時期的政宣工具,卻也不得不牽涉到新、舊思潮文化的對話。   表演影像的誕生:場所、劇種、傳統與改編 自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之後,12月城內北門街二丁...
那一年 西元1927年(昭和2年),臺灣民主與文化運動的推手「臺灣文化協會」左右分裂,內部重組、右派人士另組「臺灣民眾黨」;創刊於東京,長期反映臺灣本土輿論與報導各種社會運動的《臺灣民報》以增加日文版的條件獲准在臺發行;新生的左派無政府主義組織「臺灣黑色青年聯盟」遭舉發,受警察大規模搜捕被迫解散;由臺灣文化協會成員推動,立志成為中部地區文化交流與知識傳播場所的「中央書局」開始營運。不僅於此,這一年...
魯迪.瓦利:「As Time Goes By」 Luthfi Zulkifli盧明威 (中譯)
Image
May 8th, 2021
當我拜訪在Selasar Sunaryo Art Space的展覽《轉向第五時代》時,腦海裡迴響著魯迪.瓦利(Rudy Vallée)唱的〈As Time Goes By〉—不知為何,我在參觀展覽或藝術表演時,通常總會有一首歌出現在腦海,而這次剛好是這首。 稍作介紹,該展由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及Selasar Sunaryo Art Space(SSAS)共同主辦、製作。無庸置疑,這樣的合...
造訪第五時代 Doni Ahmad盧明威 (中譯)
Image
May 8th, 2021
1. 全球疫情升溫的局勢在各大媒體傳播。緊接著,世界自我閉鎖,經濟的齒輪逐漸止步。展覽及藝文活動也變成線上的形式。2020年紀念著大自然如何讓我們認識到—它可以是全球性的規模,快速地震撼我們的現實。處於2021年的我們,不得不調整及改變手上的計劃。 當我在2021年參觀Selasar Sunaryo藝術空間時,觀眾並未流露出媒體報導中呈現出來那樣對疫情憂心的樣貌。或許因為疫苗就緒的新聞早已傳開,也...
留聲機的去骨作用,因此是一種對於西方形而上學的機械式批評,在德希達批評胡賽爾的一世紀以前,因為它連根拔除了,就聲音在場的延續觀點來說,某種經驗的中心地位(聽見自己說話),並將這個一模一樣的聲音從神聖不可侵犯的所在移動到將被書寫、社會,與來生(afterlife)所玷污的領域。 —Kahn,Noice, Water, Meat,pp93~94   由數位藝術基金會協力製作的《Archiv...
就這樣一直向前,繼續深入,深入、更深入,深入物種的原始、深入人類的起源、深入意識發生的黎明、深入最早的觀影經驗、深入沈浸式體驗的奇點⋯深入我們形成之前,我們之後,深入到我們未來的未來。 —吳其育,〈人族〉(hominins)(註1)   系統完全是自我指涉的,而且沒有「外在」可言。⋯知覺(cognition)不應該被視為是對於外在現實的理解,而是對現實的一種規範描述,因為在神經系統的封...
2019年新加坡政府慶祝被殖民200年,這段時空的起點是1819年萊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於馬來亞半島的最南端小島上,建立自由貿易港「新加坡」並被視為「新加坡創始人」。如今隨處可見他的蹤跡,從雕像、路名、地標與企業品牌,由此可知新加坡當局對他的重視。令外人困惑的是,殖民地為何要慶祝殖民者佔領的日子?又,作為一個英屬牙買加出身的西方人,如何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