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image , 總計96篇
FILTER BY
藝術家李若玫於2015年〈一些關於藍的研究—尤加利葉〉與2016~2017年《剩餘的風景》系列,分別以尤加利葉及大王椰子樹作為主要的呈現型態。在2017年10月同行美國明尼蘇達州展覽交流活動中,李若玫在介紹這兩件作品時說了句「我就像個植物學家般觀察它們」,這句話引發我的興趣,於是想探究藝術家如何像個植物學家?而且作品中詩意造型裡的溢於言表,瞬間視覺的感知狀態如何生成?在爬梳來自澳洲的代表植物與台灣...
Image
February 20th, 2018
透過一部20分鐘的影片,我要尋求的是,讓他們(譯註:非洲的原住民)變得易於接近且可被理解。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接下來我所拍攝關於雷雨神東戈(dongo)的影片中;與前者相反,借助於這些影片,那時我被允許參與分享原屬於他們的世界,以至於我多麼希望在我死去的時候,因為我所拍的電影,而能被安置在他們祖先的位置上。我不知道這是否是電影作者或科學工作者的一段旅程,但這是我的 …。 —尚.胡許(Jean Ro...
10多年來,曼谷實驗影展(BEFF, Bangkok Experimental Film Festival)已成為泰國兩年一度的另類電影文化焦點,集結了本地與世界的實驗作品─這類的活動在東南亞是多麼稀少珍貴。第五屆曼谷實驗影展自2008年3月25至30日於曼谷的四處地點舉行,現在影展已經巡迴至泰國五個地區性的城市,甚至遠赴國外。本次影展主題「改變越多就越…」(The More Things Cha...
許家維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展出的〈神靈的書寫〉是一件錄像裝置作品。展廳中央的投影螢幕分成兩面,一個投影面的內容是許家維請示鐵甲元帥,是否能夠允許他拍攝一部有關元帥的影片,影片內容正是他對於元帥是否允許之祈求,以及跟元帥解釋另一部動畫的處理方式的過程;而另一個投影的內容,是以3D動畫的形式來處理元帥府所座落的地理位置、空間樣態,以及輦轎的動態。這兩個投影面分從相反方向投影在同一個投影幕上,旁邊兩...
系統性研究與脈絡梳理的遲到 美術館轉變成黑盒空間,以裝置或多屏幕型態大量展出錄像藝術作品,此一趨勢已可追溯到上世紀的1990年代。20多年來,錄像藝術無疑已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展演中必不可少的主流形式,甚至被視為創作實踐與表達的基本預設。細究其初步成因,在創作端,這與攜帶方便的家庭式手持錄影機之普及息息相關。輕巧的影像機具使創作者框取世界、修編影像的成本負擔都大幅降低;數位化的革新更是讓各種紀實性的踏...
然而,這恆常的觀察者,沒有任何故事好闡述,更罔論存備智慧與認知萬事變遷的能力,深鎖在崇偉且不可變異的當下,毫無既往究來的感知。倘若沒有記憶賦予〔錄影機〕生命,事物宛如殘像瞬息閃過影像的平面,永久地消逝不留蹤跡。 —比爾.維奧拉,〈黝黯錄像〉(1990)(註1) 我深信歷史是記憶真正的藝術,那些散逸的與我們所能掌握的資料同等重要,倘若他們因為特定理由消失,不論是意外或刻意的疏忽,或許正是那不確定的力...
冷戰開展的時間正是許多思想家言下歐洲沉睡的時間,歐洲在戰後本土一分為二的時間中,1967年保羅策藍的詩集《呼吸間歇》(Atemwende)寫下了〈凝結〉一詩,沿著詩句「還有妳的/傷,羅莎。/妳的羅馬尼亞野牛的/犄角的光」,策蘭透過典故點燃了馬克思主義者,羅莎.盧森堡的一生。對歐洲來說,策蘭透過了「羅莎」之名,將意義與指涉混為詩歌中的共同體,一道歷史中不可逆的歲月寄居在文字上頭。 1917年12月中...
致穎於國際藝術村百里廳的展覽《像,閃光,攝影機》展出〈像〉(2017)、〈攝像機(36)〉(2016)、〈攝像機(16)〉(2016)與〈閃光〉(2017)四件作品,它們都指向被拍攝者在面對攝影機時的反應。 〈像〉將藝術家手機中朋友以各種方式遮住視線的照片製成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中投影到前方透明的投影幕上,觀眾能夠站在透明投影幕的另一邊,看到被投射出來遮臉照,也可以與幻燈機站在同一邊,看著幻燈機將影...
最近由台灣人創作的恐怖懸疑電玩遊戲「返校」引發熱潮,遊戲故事內容設定在台灣196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校園內,並置入台灣民間信仰、在地生活與文化元素。這個以本土歷史、文化出發的電玩作品,也讓網友藉此回顧了當年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案件。身為文化產業的一種形式,電玩遊戲「返校」與歷史背景的結合,以及其所引發的現象,也讓我們在媒體、影像與歷史這三方面產生一些思考。 作為文化工業的一種形式,有越來越多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