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應該將數位掌握成一相較於類比的管理數據新技藝。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循著法國人類學家Sylvian Auroux所提的語法化(grammatization)觀念,更普遍地指稱從連續時間到離散空間的訊息是某種朝向「第三持存」之流的根本外化(exteriorization)形式。斯蒂格勒進一步區分三種不連續的語法化:文字(literal)、類比(analogue)和數位(digital)。這些不連續性的...
本來屬於南島語系文化圈的台灣,如何轉變為漢語文化圈,其過程即是台灣史的一個大主題。台灣平埔族的歷史是構成台灣史的另一重要成份。近年來台灣史學界已開始注意平埔族歷史研究的必要。可是平埔族幾乎沒有自己手裡留下來的自己族群的歷史資料。優勢的外族所留存資料往往是片斷零碎的。我們為重建平埔族的歷史,即須去蒐集外族所留記述,利用配合相關科學領域的方法和成果去研究。 —曹永和、包樂史(Leonard Bluss...
鹿因三年間不絕的被捕獲,非常減少,再六年間就不能達到原數,於是從一致的決議,一年間禁止不得掘穴、張網、期土人不會因貪慾的漢人榨取至盡。 —荷屬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城日誌》(註1)   許家維在北師美術館的最新個展《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展出了他近年於亞洲探討殖民或國族主義的三件錄像作品,並巧妙選擇三種不同動物作為主要考察對象,這些動物分別是〈黑與白—馬來貘〉(2018)的馬來...
Syaheedah Iskandar選譯—為Ghaib(不可見)創造空間 Syaheedah Iskandar林易萱 (中譯)
Translation
December 1st, 2020
在圖像主導的世界中,人類永遠都從事可見與有形的事物。那什麼是無形(invisible)?什麼是隱蔽(hidden)?而什麼又是不可見(unseen)?在思考東南亞典範中那些「不可見」之物時,我們常以超自然領域作為思考的概念核心:上帝、神靈、天使、精靈/惡靈(djinn)、超自然現象、神話、神秘主義、迷信、預兆、鬼魂、食屍鬼(ghoul)、靈魂(spirit),諸如此類。在大多數東南亞文化中,那些關...
陳子豪:生物性的揣想 Tan Zi Hao鍾宜庭 (中譯)
Art Production
November 20th, 2020
生物性的 東南亞日常生活的面向裡,無一不觸及到有關生物性的預言與比喻。在峇里島,傳說世界是誕生於宇宙之龜Bedawang Nala (註1);在松巴島,男人被形容為公牛,女人則為蟹 (註2);在泰國部份地區及華裔離散族群之中,替孩子們取上不體面的動物名稱可以確保他們未來的日子吉祥順遂 (註3)。從超越日常生活的關懷,到最枝微末節的平凡瑣事,生物性的思維著實地鑲嵌與編碼於文化與民德(mores)的結...
我們與多哥饒舌歌手Elom 20ce展開對談,他意圖將政治帶給群眾。 很難想像在這個地球上有多少饒舌樂手能夠和來自多哥的Elom 20ce一樣,如此小心翼翼地去處理參照。他可以在他處理的每種媒材上,都灑上大量歷史與文化的參照來展示出他的政治定位。從儀式性的面具與踩蹺,到精挑細選的傳統肯特布紋(Kente Pattern),快速一瞥他的影像不難發現所有的參照與符號都有許多面向。這位以洛美為活動據點的...
到了2032年,拜我們對於銀幕作為表達自我的中介之賜,所有集體的實存姿勢都將在以令人警覺的速率在消失中。為了保存這些快速滅絕的事物,我們邀請你貢獻一則具有個人特殊意義的姿勢。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方法,按部就班地教導別人表達這些姿勢,它如何使你具體化,它對你又有何種特殊的意義。 “phantom limb(((o))): Unpacking gestures through personal shar...
筆者近年來開始研究非洲文化,並著迷於非洲殖民時期及戰後現代都市及建築。但很少有一座建築能緊緊抓住筆者的注意力,並耗費筆者近一年多的時光查找非常有限的相關資料:那就是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DRC)首都,金夏沙近郊的中國寶塔(Chinese Pagoda)。 這座建築位於金夏沙恩吉利國際機場(N’djili Airport)以東,國道一號出城後往東約40公里處。幾乎所有討論剛果建築、...
說起共濟會(Freemasonry),今人多聯想到光明會(Illuminati):一個出現於歐美電影、小說或甚至網路迷因(Meme)中,足以操控全球權勢的邪教組織。關於共濟會的陰謀論古今皆有,(註1) 不過共濟會自古以兄弟會(Fraternity)自居,或近似於扶輪社的定位 (註2);最早18世紀初成立於英國,透過隱晦符號或象徵架構組織,從可見的會堂與手冊,到不可見的儀式密語、少數人組成的祕密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