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鄭文琦(以下簡稱RT):從你2013、2014年的「棉佳蘭計劃」(The Mengkerang Project)破題吧。最早認識你的作品就是2014年的《棉佳蘭一日無光(第一章)》。這次個展多了《鼠鹿、漢都亞、獠牙王、巫師、迷航的飛機與其他》及《百代照相館》。可以告訴我們為何命名「棉佳蘭計劃」?新作與第一章有沒有延續的關係? 因為光是從名稱看起來,似乎透露了很多訊息。 區秀詒(以下簡稱AS):「棉...
Performance
March 25th, 2015
在沙地上,一個舞者站在中央,隨著音樂舞蹈,音樂像是幾個音不斷重複,舞蹈也像幾個動作不斷重複。在重複裡,舞者一面旋轉,一下舞向沙地的外緣,一下又舞向沙地的中央,最後,她在沙地上留下了一個精準而完美的圖樣,就像是一朵綻開的花,對稱而和諧(圖1)。這是編舞家姬爾美可(De Keersmaeker)為賴克(Steve Reich)的音樂編的舞蹈《Violin Phase》。對我而言,這一個圖樣不只是圖樣,...
1879年,一位在柏林唸生物學的美國人哈爾(Granville Stanley Hall)在家鄉的雜誌《國家》(The Nation)裡發表了一篇介紹歐洲發軔中科學革命的文章。他寫到: 圖表法(graphic method)正迅速成為國際通用的科學語言。它不僅能掌握住細微的變化,也可以同時適用於研究與教學。…在德國,它已經以特殊地邏輯方法徹底改變了某些科學,而且在至少一、兩個例子中更讓演講廳轉變成...
Jan Verwoert選譯—反 詮釋 Jan Verwoert蔡明君 (翻譯)
Translation
March 25th, 2015
無從理解存在著希望。當它不需要作為任何事正當化的理由,當它不需要為任何事辯護或遵循任何形式的時候。但是,不同的是,當它阻擋在我們彼此之間,即使是我們正在與對方溝通時(特別是這樣的時刻),它仍彰顯了自身的存在。就像奇特而無從解讀、不可說或難以言傳的特質,在使整體有意義的特定字詞組合裡共鳴着,但我們無法說出個所以然。或者像某種正因為它們模稜兩可而讓特定的表情或動作顯得很有意義的特質。或者像是一個無論我...
另一個世界 1891年,為了推廣自己的發明在物理學和自然科學中的運用,法國醫生、生理學家馬黑(Étienne-Jules Marey)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時間攝影」(chronophotographie)的文章。不過,或許因為不能滿足於自己的新發明只運用在科學領域,馬黑在文章裡安插進一整個章節來說明「時間攝影」在視覺藝術中的使用。 馬黑先檢視了從古希臘時代以來藝術作品中呈現的運動姿態,並藉...
Nicolas:所以你覺得形式大於內容不是一個問題啊? 二姊:我不是這個意思。你看我老弟,他就是找到了一個精準的形式,加上了所謂觀念化的內容,才能走到今天「international Asian artist」的地位。 弟弟:觀念化?我覺得你是暗示我沒有實際的內容。 —〈Practicing Live〉第二幕   想像我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家庭,它的每個成員都是藝術圈裡的代表人物:父親...
1. 需求? 藝術被詛咒了,而且禍不單行。無論如何奮力抵抗,兩個問題仍像無法驅散的魔鬼一般如影隨形在後:有些人質問「藝術的好處為何?」另一些人需要知道「藝術再現了什麼?」藝術因而在兩重迫切的探尋之間拉扯:為了揭露自身使用價值(use value)抑或宣告自身意義。實際上,地位的權力在這雙重詛咒中作祟。地位就像是貪得無饜的惡魔。它想被驗明正身並大聲宣告其名,在達到目的之前絕不罷休。出乎意料無異議的是...
紙箱城市 江凌青
Residency
January 8th, 2015
展覽簡介:主角收到了一位未曾成真的情人的來信,告知他這座城市的末日即將來臨。他們久未見面、卻相約一起逃亡,只因為對方以為,當規範崩解,就是最好的時機,去實現那些曾經想實現、卻礙於現實而無法成真的愛。然而對主角來說,當年的感情如今想來只想是一顆漂亮的彈珠,在滾動中釋出剔透的光,然而他更感興趣的,卻是那些讓彈珠滾出一地光斑的元素:例如不平整的地板、看不見且極度微量的風、地球自轉的角度、日照的角度。之所...
評一當代舞團〈W.A.V.E.城市微幅〉(註1) 在小說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筆下,「小野—仙台」作為一個啓動界面,開啓的是能讓人進入網路空間漫遊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而人本身也在這樣的啓動裝置中,成為了賽博格(cyborg)(註2)。〈城市微幅〉作為結合高度後工業影音媒體的演出作品,實際上呈現出強烈的「賽博格」的人類想像,似乎在〈城市微幅〉中,城市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