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當英國雕塑家艾普斯坦(Jacob Epstein)的作品〈鑽岩機〉在1913年底展出時,杜象才剛在他的工作室裡製作了第一件現成物作品〈腳踏車輪〉,當時也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鑽岩機〉一方面確立了20世紀上半葉英國雕塑轉向輪廓簡化但仍強調塊體的路徑,並且展示了一種使用現成物的特殊模式;另一方面,這尊結合了石膏塑型的半人半機肖像與一架採礦工業用鑽岩機的作品,也是雕塑家有意識地以這個像是機械...
裝置藝術如今是一個無需特別理解的字眼,類似佈展的概念。你不會對一個展覽需要佈展這件事費思量,所以你也不會對某作品說明上頭標示「OO裝置」感到疑惑。因此當我們討論到當代藝術的展示,我們幾乎是有意無意的忽略「裝置藝術」這個字眼,大眾一面通俗地認為它是一種藝術門類,一面又帶著「還有什麼不是裝置藝術?」的心情交代過這個難題。 事實上,倘若不要太考慮它的調侃,人們確實可以一個最操作型的定義說:在美術館空間中...
荒原博物館案內 高森信男
Residency
September 4th, 2014
開放時間:每周二23:15至周三02:45(-7時區),最後入場時間為:01:15am,全年無休。 參觀票價:本博物館免費開放給所有觀眾參觀。 館址:28°12’27.25″N / 104°38’49.42″W 交通方式:由Chihuahua城中新廣場往東步行約82公里即可到達;建議途中攜帶足夠之飲水,溫帶沙漠日夜溫差極大,請攜帶合身之禦寒衣物。 ...
(編輯部)火旺教授您好,您幾乎是荒原博物館正在籌備中的神祕動物學分館的靈魂人物。雖然神祕動物學分館是荒原博物館的分支機構,但是依目前的報告來看,神秘動物學分館幾乎是座獨立的博物館組織。相信有很多我們的讀者仍舊不知道神祕動物學是什麼樣的學門;是否可以請教授替我們用最簡短的方式解釋一下?另外,為何您認為我們需要一座神祕動物學博物館? 賴火旺:神秘動物學(Cryptozoology)這個字是由希臘文「K...
Opinion
September 3rd, 2014
傍晚,我在余杭塘河畔跑步,透過亮著燈的窗戶,我看見許多家庭準備著晚餐,排油煙管冒出的絲絲煙霧飄在河面,沿岸的曬衣架掛著早已風乾的臘肉,屋子裡傳來父母與孩子的閒談,電視新聞的播報,以及鍋碗瓢盆碰撞的熟悉聲響。河對岸的玻璃大樓裡魚貫而出,提著公事包、穿著皮鞋、套裝、各色襯衫的疲憊人們正穿過河道,通往各自回家的捷徑。該往左或往右?我經過一個陌生的支道,看見一組施工中的大廈,高聳入雲的鋼架映射在黑色水面中...
德古拉:「了不起!科學是沒有極限的。」 米娜:「你怎麼可以把這稱為科學?你認為居里夫人會同意這樣的比較嗎?真的嗎?」(《吸血鬼:真愛不死》台詞)   從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的《吸血鬼:真愛不死》(Bram Stoker’s Dracula, 1992)的英文片名直譯,也就是「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德古拉》」來看,這位不斷...
Algorithm = Logic + Control(演算法=邏輯+控制) — Andrew Goffey(註1)   數位藝術表演獎已經舉辦第五屆了,今年卻意外地出現從缺的結果。雖然現今對藝術作品的評價,已經很難畫出一道明確的界線,但或許可以藉由這次的結果,重新考察在「數位」「表演」的條件下, 我們期待著什麼樣的作品,以及什麼樣的感知接受形式。   數位、表演、獎 數位不...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必定是2014年台灣最為重要的幾個大展之一,在策展人鄭慧華、羅悅全、何東洪及數位協同策展人的努力之下,這個展覽延續並推進了鄭慧華長久以來對於「聲音」的關注,以音樂作為威權時代的逃逸方式(控管與隙縫)、音樂作為認同追尋的媒介(聲響翻土)、族群意識與聲音認同的再思考(另翼造音)、不同的社會性噪音形式(另逸造音)、藝術圈的聲音實踐(另藝造音)等五大類型台灣聲音實踐的發...
本文的命題是:這裡所謂的「數位化」,指得不是「數位典藏」那樣的數位化。此篇小文所要觸及的,是關於「科技-舞蹈」如何在「與數位技術共作」的過程當中真正數位化?而所謂舞蹈的數位化又可能可以是哪種美學意義上的指涉?讓我們從數位科技發展中,「科技與人」的兩個概念開始: 1960年代,兩個實驗室的出現分別代表著兩種對於「科技與人」這組關係的截然不同的「未來想像」。其一是AHIRC(Augmented 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