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總計552篇
FILTER BY
內在性正是哲學的暈眩。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 吳梓安在國際藝術村的個展《天體觀測》,展出包括〈世界的畸零與盡頭〉、〈觀星〉、〈月句〉與〈太空與雜念〉等作品。一直以來,吳梓安的影像創作主要在與實驗電影史對話,這次雖然展出了幾件裝置性比較強的作品,但影像仍是他關注的重心所在。這次展覽中作品的創作使用了幾種影像處理技法:〈騎士角海灘〉、〈奧克利溪谷的蕨類〉利用海水與蕨類來處理...
南洋放送局:為228和平紀念公園所做的聲音導覽 Syafiatudina 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
Art Production
September 30th, 2018
親愛的聽眾,您正在收聽由「KUNCI Radio/南洋放送局」提供的印尼藝術家Syafiatudina在2017年12月為228和平紀念公園撰寫的聲音導覽。228和平紀念公園原本叫新公園,這個導覽計劃也是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劃」和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合作的《PETAMU:邊境旅行》展覽的活動之一。導覽會從捷運台大醫院站的4號出口出發。底下鈴聲響起便開始我們的第一段導覽。(鈴聲) &n...
Jon Ippolito選譯—將未來託付給業餘從事者 Jon Ippolito林心如 (翻譯)
Translation
September 26th, 2018
大懶獸持續存活 我找到的最古老人類記錄是在巴西雨林的印第安人之間代代相傳至今的大懶獸故事。高達20英呎、猶如十多隻大猩猩般強壯、身上糾結的毛髮覆蓋了骨感的甲殼─這種巨型的地上樹懶讓亞馬遜河一帶的部落如此印象深刻,以至於幾乎每個人對這種動物都提出了說法,而大部份人都稱之為大懶獸。 由於原住民就大懶獸留下了極為詳盡的記述,科學家於是能將原住民談論的主角明確界定為巨型的地上樹懶─大懶獸。實際上,秘魯的麥...
在《啓視錄:台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展覽中,高重黎的〈整肅儀容〉是一件以1983年創作精神在數位時代重新製作的作品。藝術家在這次展覽的創作論述中特別提及,由於要在2015年展出已佚失的〈整肅儀容〉而必須重製。但是高重黎認為,如果要按照1983年版本來處理,不僅在器材的搜羅上難以克服,而且由於影像視聽科技的改變,1983年所使用的設備在觀賞經驗的層面上可能於2015年顯得「無趣」,所以他決定以同樣的創作...
2006年,數位藝術開始受到台灣公部門重視而蓬勃發展,在當時一片面向藝術評論、媒介探討和生態發展的文章中,有四篇另外開啟了數位藝術作品典藏、保存與再現議題的討論;接著逐年都有關心相關議題的藝評家、美術館員和研究者等拋出零星的討論。接連提到數位檔案的可複製性所帶來的原作迷思、多重的展示樣貌與設備汰換的再現哲學,以及如何和由誰來進行修復等問題;藝術市場面臨的則不僅僅是如何保存,而是傳統交易模式瓦解而引...
分享:一個正在興起的概念 Cornelia SollfrankWolfgang Sützl王冠婷 (翻譯)
Translation
September 15th, 2018
〔柯內麗雅.索法蘭克(Cornelia Sollfrank)與沃夫岡.居澤(Wolfgang  Sützl)的對話,2015年11月5日 利物浦〕   柯內麗雅.索法蘭克:你最近的研究圍繞著「分享」(sharing)這個觀念,我希望能夠更加理解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以及它是怎麼被嵌入你更廣泛的研究脈絡中。 沃夫岡.居澤:這種對「分享」的興趣源於我對媒介行動主義(media activism...
印尼日據時期(1942-1945年),日本高層試圖動員印尼藝術家參與政治宣傳,支持「大東亞戰爭」。藝術受到政府管控,藝術集體主義化身服務並散播「大東亞共榮圈」概念的平台,成為印尼藝術史上前所未見的光景。日本對印尼藝術的政策更進一步刺激了一項更早的運動,該運動始於日軍抵達印尼的四年前。 1938年,一小群印尼藝術家組成印尼畫家聯盟(Association of Indonesian Painters...
Gabriele de Seta選譯—反對聲音自然主義 胡子哥 戚育瑄 (翻譯)林書全 (審稿)
Sound Scene
September 4th, 2018
去年底,我很榮幸地參與了一場有史以來最棒的學術會議—創新度十足:會議的名稱是「為思辨調音」(Tuning Speculation),主題大致上與聲音有關,2018年11月將在印第安納州的布盧明頓(Bloomington)舉行下屆會議。時間回到去年底,在當時的演講中,我語無倫次的抱怨自從2006年我拿起錄音機,開始帶著錄音帶閒晃,所遭遇到關於環境錄音(原文:field recordings,作為一種...
製圖、聆聽與地方性 鄭文琦 Hoo Fan Chon (Translator)
Art Production
September 1st, 2018
一、《邊境旅行 PETAMU》與《群島資料庫》 「Petamu」這個字取自馬來文「你的地圖」(peta kamu)的口語用法。在此計劃裡,我們試圖以「馬來群島」(Nusantara)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此指「馬來語」)為引,來打開觀看東南亞地圖的另類取徑及方法論—即《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註1) 的工作方法。這樣的展覽進路結合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