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opinion , 總計120篇
FILTER BY
相較於國際間致力於影音修復的組織與年會,如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chives du Film)、國際聲音資料館聯盟(IAS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rchives)、國際檔案委員會(ICA,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動態資料影像館員協...
2018年的越後妻有大地祭主題《方丈記私記》以里山美術館為中心,透過堀田善衛小說《方丈記私記》在館內以四塊榻榻米(方丈)大小的基礎單位,策劃了30組有如村落的空間裝置。里山美術館內部的這30組作品環繞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地方活化的長期目標,這裡頭的某些建築計劃將在越後妻有地區訴諸實踐。從過去,針對越後妻有大地祭已有龔卓軍從限地創作、或其他從經費與籌備切入的剖析,然而今日若要理解大地祭的可能,或許...
按下一個按鈕就有回應的作品,並不會吸引我。我不太在乎那種擁有固定指令的個體,不論是一個物種或一個物件。對我而言,作品必須是一個生物與非生物相互依存的系統。 ─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註1) 今年國立台灣美術館「科技融藝」項目之一《社群織衍計劃3sth.net》,即是有意在揭露網絡社群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此(生物與非生物相互依存的系統)提出反思。由蘇紳源、吳迺菲、張顥馨、陳珈汝...
若說《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是成功橫移自歐洲身體描繪的美術史敘述,則同一時間於高美館展出的《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則提供來自臺灣的地域性參照。該參照不僅顯現了於殖民體制下的非西方美術史,在建構身體描繪上的困境,同時回應了西方美術史中的身軀崇拜傳統,提出另一種異化的反例。 在《裸》一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脈絡:該脈絡貫穿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中對於人類理想身體的膜拜,並一路聯結至歐洲的古...
空襲一:澳洲版的珍珠港事件 在澳洲達爾文市因戰爭出現的「達爾文儲油隧道」(Darwin oil storage tunnels)是一個只限定在可旅遊的乾季所開放的古蹟,而城市本身在澳洲戰爭史的定位上,隸屬於二次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也是澳洲唯一飽受空襲的地點。1942年2月19日,達爾文市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日軍慘烈轟炸,是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事件之後的大幅度進攻。日本攻下澳洲北部...
現今席捲全球,讓人又愛又怕的的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許多國家與地區迄今仍揮之不去,並且讓人既無感、又有感的(後)殖民幽靈,以及在(後)殖民幽靈仍揮之不去的情況下行使的、不可能的轉型正義這三個當今世界最迫切的事件之間有任何關係嗎?如果有關係,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何?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關係?由黃建宏策劃,8月4日至10月21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穿越正義:科技@潛殖》(Trans-Jus...
2006年,數位藝術開始受到台灣公部門重視而蓬勃發展,在當時一片面向藝術評論、媒介探討和生態發展的文章中,有四篇另外開啟了數位藝術作品典藏、保存與再現議題的討論;接著逐年都有關心相關議題的藝評家、美術館員和研究者等拋出零星的討論。接連提到數位檔案的可複製性所帶來的原作迷思、多重的展示樣貌與設備汰換的再現哲學,以及如何和由誰來進行修復等問題;藝術市場面臨的則不僅僅是如何保存,而是傳統交易模式瓦解而引...
一 亞洲是具有多重的周邊視角且不斷在漸進時間裡連續互動的整體,倘若其中一端是從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歷史軌跡展開過程中,被迫走上非主體化道路的東亞,另一端則是亞洲內部的秩序中,被迫處於邊緣地位的邊緣視角。這並不是指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或邊緣,而是在帝國主義及民族國家振興下,亞洲價值、文化、國家政治、生命處境等層次上的壓迫/被壓迫關係的無限變動。這些都賦予亞洲一種政治上的意義,進而形成決定性的政治假想。藉由藝...
對於當代的電玩遊戲參與者,電競選手、手遊玩家,或數位藝術家來說,各種遊戲界面不可避免地參與觸覺指令的溝通。我們透過各種輔具來參加螢幕中的遊戲規則,而隨著資訊時代到來,這個介面也快速地改變審美經驗的面向,又或者說我們看到觸覺輔具所寫就的一種美術簡史或者感覺系譜。從人類學發現的特殊地圖到當代的虛擬實境裝置,我們也走進一場觸覺在指令到感知的冒險。   觸覺體驗的空間記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