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image , 總計96篇
FILTER BY
2020年馬來西亞政壇風雨飄搖,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在政治風暴後上台出任首相,除了一如外界揣測,新內閣成員擁有極高比例的馬來人,由於新政府未能妥善因應疫情衝擊,屆時衍伸的經濟損失、失業問題,以及伺機而動的政敵,將造成何種隱憂不得而知。在政變威脅下,即將於九月底閃電舉行的沙巴州選舉,沙菲益(Shafie Apdal)是否還能坐穩首席部長,正牽動全國政治人物的神經。 就在今年馬來...
由簡麗庭與柏雅婷策劃的北美館徵件展《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是以書籍的閱讀和書寫為主題所發想。關於這樣的題目,西方的「書本藝術」(book art)分類或在1960年代與觀念藝術相關的「藝術家的書」(livre d’artiste)顯然提供了某種歷史動力—例如我們看見在展覽的「寫作與製書」子題—也可能作為參展藝術家如鄒永珊、陳曉朋等作品的靈感來源—在展覽論述裡提到這種「藝術家的...
⋯一個經驗主體如果不同時反映在一個思考它的和被它思考的超驗主體中,就不可能出現在這個世界中。而藝術的我思:如果沒有一個看主體行動、捕捉其行動和擁有它放棄的自由的另一個主體,行動的主體也不會存在。「由此產生兩個不同的自我,一個意識到自己的自由,把自己當作某個場景獨立觀眾的自我,一個是在機械地表演的自我,但這種分化不能無限地進行下去,它更像是一個人在兩種視角間搖擺,是一種思想的往來⋯ —吉爾.德勒茲...
2012年,第13屆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中,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Apichatpong Weerasethaku)展出一件名為〈通靈感應〉(The importance of Telepathy)裝置作品,在卡塞爾橘園(Orangerie garden) 裡安置一座五公尺高的雕塑,並且在周邊的樹林間綁上30個泰國北部常見的休憩用吊床,以及150個風鈴;這件作品是阿比查邦為數不多的現...
一、馴養(Domestication) 一走進位於北美館三樓的吳權倫個展《馴國》(No Country for Canine)的主展間,觀眾首先會看到〈當收藏成為育種—歐洲〉(2018~2019)—在白色的平台上,整齊地排滿自歐洲各地的陶瓷牧羊犬,左邊的白牆上還有三排表格 (註1),上面鉅細靡遺地列舉了世界各地與畜牧相關的犬種。(註2) 而在表格的對角還有另一面白牆與另一個平台,那是由裱框攝影、素...
這不是藝術家周盈貞(Okui Lala)第一次在作品裡談語言。她的上一部作品〈我的語言的熟練程度〉(My Language Proficiency,2017)探討的是馬來西亞多語語境中的個人。「我在每個語言裡是同一個人嗎?」這個反思看似是語言學範疇裡的探索,但在馬來西亞(以下簡稱大馬),它也反映了個人生命經歷、族群認同與文化政策之間的相互辯證與拉扯。 於是周盈貞在這次新加坡雙年展的作品昇華了。除了...
我的藝術,處理的是被白人所掌控、歐洲中心的主流媒體下所呈現出的黑人形象:黑人的臉、黑人的身體、黑人的陽具,這是一個大結構的問題,也是個人的掙扎故事,關於一名非裔美國人,如何透過主流有色眼鏡觀看自己並自我異化。 —霍米.拉吧.拉拉巴巴,〈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十一):霍米.拉吧.拉拉巴巴〉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是張碩尹從2014年二月起於藝雜誌上連載的專欄,事實上,「北印度...
棕櫚樹林一望無盡地在公路兩旁展開,這帶有熱帶風情的人造風景佔據了遼闊的視野。在穿越棕櫚樹林後,終於到達半島原住民(Orang Asli)的部落。 Kuala Lumpur:起點 我和Jeffery Lim(中文:林猶進)站在鵝嘜河(Sungai Gombak)與巴生河(Sungai Klang)匯流處,不遠處還有半夜在大樓上施工的(多數為)移工們和大型施工機具不停發出聲響—他正為剛抵吉隆坡的我介紹...
五、田野中的攝影 今欲攝影番社風俗,要番人男女數人集來 我聞此老人約九十歲,因欲問伊,阿眉社舊事。(註1) —田代安定,1896 人類學家如何拍攝照片呢?如果總督府留下的照片是招來從軍攝影師所拍攝的,而伊能嘉矩又只是善於使用影像資料作為民族誌方法,但自己並不操作攝影機,那麼實際在田野中,帶著攝影機的人類學家呢?在田野中拍攝照片如何成為可能呢?亦即,田野工作中的攝影,是如何成為田野方法呢?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