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image , 總計96篇
FILTER BY
電影作為藝術,以及其中的美術館脈絡 錄像與影像藝術(video and film art)與電影的關係,是近年來在運動影像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這個方向之所以發展起來,一開始是因為許多美術館大展紛紛從電影美學切入,展現電影史與美術史的交會,例如龐畢度中心從2001年開始陸續舉辦的《希區考克與藝術》(Hitchcock et l’art, 2001)、《考克多,於世紀的思路上》(Jean Coct...
歷史,一個自其深處被抽離的時代的深度,一個沒有真正小說的時代的真實小說。記憶,晉升至歷史的中心—這是對於文學的盛大悼別。 —皮耶.諾哈(Pierre Nora)(註1)   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時代情境下,臨摹中國傳統古畫式的偽山水與錄像式的萬歲山水(〈萬歲〉、〈萬萬歲〉)會共處同一個山水?換個方式說:正如姚瑞中已經意識到的,雖然身為一介(台灣)島民,他仍須面對由中華文化(與中國水墨傳統)...
如果你詢問任何一個人這輩子有什麼夢想,「環遊世界」這個選項總是會出現在名單之上。姑且不論多數人對夢想的執行力如何(人生之所以艱辛正因連單純的夢想都難以化為現實),至少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多數人都對「旅行」或成為「旅行者」抱有某種層度上的憧憬或想像。在上篇文章(〈關於旅行者的三場論辯,之一:旅行者的心靈地圖〉,「數位荒原」)曾提及中世紀的朝聖之旅,以及歐洲盛行於18世紀之後的「壯遊」(gra...
最嚴重的邊緣情境是死亡。在目睹他人之死(當然,特別是有意義的他人)以及預期自己的死亡之時,個人不得不深深地懷疑關於他在社會中『正常生活』的特定的認識和規範的有效方法。死亡向社會提出了一個可怕的問題,不僅因為它明顯地威脅人類關係的連續性,而且因為它威脅著關於社會賴以生存之秩序的基本設想。 ─柏格(Peter L. Berger),《神聖的帷幕》(The sacred canopy : element...
薩伐旅(safari)這個史瓦希利字(Swahili)(註1) 的意思是旅行,與動物沒有任何關係,某人「正在薩伐旅」的意思,只是指離開了,而且聯絡不到。 —索魯(Paul Theroux)《暗星薩伐旅》(Dark Star Safari: Overland From Cairo to Cape Town)(註2)   尤利安‧羅斯費爾德(Julian Rosefeldt)(註3) 在他...
不知道中文有沒有這個說法:被歷史的幽靈所纏繞(haunted by history),它是一個具體形象的比喻,像被什麼追著跑。我認為很有意思,既然它是這麼實質的比喻,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其他比喻?當我們改變這些比喻時,又會怎樣閱讀歷史? 藝術家鄧兆旻在北美館咖附設啡廳裡談起他對於通過比喻想像歷史的看法。在約定碰面之前,正在籌備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的台北美術館封閉了原本的大門,改為必須...
你到底相信誰?是你的眼睛還是我的話? —格魯喬·馬克思(Groucho Marx)   面對Chim↑Pom的諸多作品,我們直覺的問題是:為什麼Chim↑Pom總是做一些從一般人的角度看來,無助於事件解決的事情? 到底為什麼要在廣島原爆圓頂館上空寫下「ピカッ」(Pika)這個容易讓人想起二戰美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文字呢?二戰結束不是已經很久了嗎?現在用這種全然無法改變任何結果的挑釁到...
走入TEAMLAB位於東京文京區的辦公室,在電梯門口迎接人們的不是生冷的上班族打卡鐘,而是充滿懷舊趣味的任天堂紅白機,遊戲機旁邊則是放滿一整面全體員工個人偽專輯的鮮黃色CD牆,散落辦公桌的塗鴉紙張、玩具零食、實驗到一半的小裝置,和一般印象中與科技研究相關的公司有著非常不同的活潑形象。這是2001年3月由當時仍在東京大學就讀研究所的學生豬子壽之(Toshiyuki Inoko)所創立的科技藝術團體,...
《即使她們從未相見》(Even They Never Met)是牛俊強在結束洛杉磯駐村(2011年9~11月)返台之後,串聯台灣與美國兩地的最新影像計畫。這次個展巧妙地結合兩種創作形式與主題,並延續感性訴語的命名策略;這兩種形式分別是從現成舊照片開展的記憶考察手段,還有以陰性主體為拍攝對象的仿紀錄片影像。(藝術家曾在訪談中表示,女性更容易成為自己投射感覺的對象。)(註1) 不過,在當作展覽宣傳和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