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Oceans and the Interpreters: A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Pan-African Contemporary Art
(見面會37) 海洋與詮釋者:非洲與加勒比海現當代藝術踏查分享會
August 30th, 2019類型: Event

圖:現代化都市翻轉大家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在非洲的經驗永遠是從車內往外。)

過去常納悶為何西方學院的區域研究架構中,常以「亞非」作為一種專用的單位,因為實際上在亞洲的我們,對於「非洲」這個觀念其實是非常陌生的。但事實上,在歐美建構「全球藝術」這個概念時,「非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當我們在討論現代史、文學、文化研究與國際局勢時,使用歐美語言發聲的非洲書寫,有時侯在西方成了比「亞洲」還要關鍵的全球文化「詮釋者」。理解這個前提,便可發現非洲與全球泛非文化圈是亞洲接受外來訊息的盲區,這也激發講者對該領域的興趣。

講者近年開始關注非洲大陸及全球泛非文化圈的現當代藝術發展,並於今年研究計畫造訪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奈及利亞、貝南、多哥、象牙海岸、荷屬古拉索、法屬馬丁尼克、法屬瓜達羅普及海地等國,試圖理解各國的現當代藝術發展、文化史及社會面貌。此次分享除了簡略舉例各地的藝術活動現狀,也會介紹「非洲」及「泛非主義」等概念,並討論這些概念如何建構對於過去(包括奴隸交易史)的詮釋,又如何影響今日及未來的非洲藝術發展。除了理論建構的層次之外,講者還會介紹如何克服前往非洲旅行種種難處的實務,鼓勵更多藝文工作者前往該地區交流。


高森信男為策展人、策展團體「奧賽德工廠」廠長;近年重要策畫展覽包括2011年「後態度:台灣年輕當代藝術家聯展」(墨西哥城Ex Teresa Arte Actual)、2012年「南國.國南:台越藝術家交流計畫」(胡志明市Zero Station、台南齁空間)、2013年「Sommerreise」(柏林GlogauAIR)、2014年「拾荒花園」(臺北誠品畫廊)、2014年臺灣國際錄影藝術展「鬼魂的迴返」(臺北鳳甲美術館)、2015年「我不屬於」(臺北恆畫廊)、「野生傳說」(金山朱銘美術館)、2016年「迷宮中的青鳥:從日本近代美術至亞洲當代藝術」(臺北日動畫廊)、2017年「菸葉、地毯、便當、紡織機、穴居人:當代藝術中的工藝及技術敘事」(臺北鳳甲美術館)、2018年「Is/In Land:台蒙當代藝術游牧計畫」(烏蘭巴托976 Art Space及臺北關渡美術館)及2019年「留洋四鏢客」(臺北TKG+)等。


本活動由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補助

INFO
主講 高森信男Takamori Nobuo
活動時間 2019年 09月 06日 19:30-21:00
地點在地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