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CONTRIBUTOR
總計10篇
Hsu, Fang-tze
許芳慈

An independent researcher and a Ph.D. candidate of the Cultural Studies in Asia programme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er research interest lies in the juncture of contemporary knowledge formation, Cold War aesthetics, and memory politics.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科學所亞洲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研究興趣為冷戰美學的現代性視覺考研,以及記憶政治之於動態影像的關聯性。

始於1960年代,「Bahasa Jiwa Bangsa 」作為一個宣傳口號,目的是推廣以馬來語為國語的政令,卻恰好呼應著策展人黄雅君(Adeline Ooi)⁠與楊秀明(Beverly Yong)⁠的馬來西亞錄像創作溯源,在東南亞一詞體現的懸置地理政治框架下,當1989年劉康煜(Liew Kung...
劇場是一種對記憶有責任的媒介,透過劇場,記憶將自身翻譯給觀眾,當劇場中的每一個舉措都緊扣著記憶與觀眾的關係,轉譯的間隙(gap)自然無法避免 —但也恰恰是這間係,讓我們得以反思我們在當下佔據之時間的意涵。 —羅子涵,2017 (註2) 許芳慈:你的創作形式與媒材橫跨電影、行為以及劇場,在這次〈聚/離...
個人的性生活不能與他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之健康狀態分開討論,因此,任何關於同性戀的討論都必須同時脈絡化地考量同性戀作為社會整體鬥爭的一部份。無庸置疑地,這般的社會掙扎不僅訴求性解放,而是將性解放作為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自由化的一個鬥爭場域。 –尼克.迪奧坎波(Nick Deocampo)(註1) ...
然而,這恆常的觀察者,沒有任何故事好闡述,更罔論存備智慧與認知萬事變遷的能力,深鎖在崇偉且不可變異的當下,毫無既往究來的感知。倘若沒有記憶賦予〔錄影機〕生命,事物宛如殘像瞬息閃過影像的平面,永久地消逝不留蹤跡。 —比爾.維奧拉,〈黝黯錄像〉(1990)(註1) 我深信歷史是記憶真正的藝術,那些散逸的...
許芳慈(Hsu Fang-tze):談談你如何開始進行藝術創作並透過藝術實踐進行批判性的思辨,而「新加坡」是不是那個主要的探問對象? 巴尼.海卡爾(Bani Haykal): 音樂總是我藝術生涯的開端。先父是音樂家,也因為他工作之故,我幾乎是在音樂縈繞的環境中成長。不論是前往馬來西亞的公路旅程,或是...
每當我們抵達新的境地,就會重新評估過去。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和死者的關係改變了。但這種時候,死者其實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我們;更可以說,這種時候死者才首次現身我們眼前。過去受到忽視、壓抑的「他者」,開始存在。 —柄谷行人,〈「已死的他者」和我們的關係〉,2000(註1)   將死者視為如同...
亞洲是一體的。 —岡倉天心(Kakuzo Okakura),《東洋的理想》,1903   當我們質疑亞洲一體性時,我們在要求什麼?當我們試圖取消亞洲範疇正當性時,我們在警惕什麼? —孫歌,《亞洲現代思想第一輯:重新講述蒙元史》,2016   對於「亞洲」作為知識癥候進行對話...
The cyborg is our ontology; it gives us our politics. The cyborg is a condensed image of both imagination and material reality, the two joined centers...
So, you mock my blindness? Let me tell you this. You [Oedipus] with your precious eyes, you’re blind to the corruption of your life… 你罵我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