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CONTRIBUTOR
總計84篇
Rikey Tenn
鄭文琦

Founder of No Man's Land Project and Initiator of Nusantara Archive project since 2017. Currently being a corresponding author in ARTCO (典藏今藝術) and ARTOUCH magazines. An amateur astrologer interested in all mysticisms.

鄭文琦,《數位荒原》創辦人與「《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劃發起人,曾任《典藏今藝術》、《ARTOUCH》雜誌特約作者。另一身份為占星研究者與神秘學愛好者。

各位親愛的旅客您好,您現在所聽到的這個聲音,是由「南方宇宙檔案館」特地為參觀本館的旅客所錄製的語音導覽系統。導覽的全長大約是21分鐘,底下您將聽到檔案館的七個導覽主題,包含南方殖民地的博覽會、港口、苗圃、專賣、煤礦,還有其他基礎設施的物質或非物質檔案,必定讓您感到有如置身於殖民地。 在每段檔案的導覽...
臺東聲音藝術節是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委託策展人張溥騰,於臺東美術館所舉辦的年度大型聲音展演活動,自從2020年以來每年大約10月中旬至下旬的週末舉辦,同時結合跨域聲音展演市集、藝術展演和藝術家駐館創作等,並從第二年起加入「聲音敘事影展」,為這個專屬於東臺灣的在地聲音活動添加更多元的聲音元素。而從第一年...
2017年,吉姆.湯普森藝術中心(Jim Thompson Art Center)發起一項名為《Molam移動巴士計劃》(Molam Mobile Bus Project)的有趣展覽,並由研究員Arthit Mulsarn經營,他對冷戰時期的摩蘭音樂進行研究。由於摩蘭音樂常在村莊、市鎮和街區的佈施儀...
台北市立美術館最近推出「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製作的《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The Serenity of Madness;簡稱《狂中之靜》)巡迴展,並由長期與阿比...
走進位於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的《聆聽的機器》(2019/3/22~4/23)展場,兩位藝術家的裝置作品分別以截然不同的姿態陳列於入口左、右的展間。王仲堃的〈風聽〉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視覺造型,立刻令人聯想到精巧的樂器;紀柏豪的〈我想讓你說句話〉則以機械聲紋震盪在水面上,但現場並無發聲的其他物件。櫃檯後...
留聲機的去骨作用,因此是一種對於西方形而上學的機械式批評,在德希達批評胡賽爾的一世紀以前,因為它連根拔除了,就聲音在場的延續觀點來說,某種經驗的中心地位(聽見自己說話),並將這個一模一樣的聲音從神聖不可侵犯的所在移動到將被書寫、社會,與來生(afterlife)所玷污的領域。 —Kahn,Noice...
若在路上與你走散,我好奇的是我們會於何時何地相逢;若丟失了線索,這大概就是巡弋/釣人(cruising)所指的:要先迷失才會尋得。書寫與閱讀和巡弋大有關係,也與跨渡(crossing)有關。我想在共造(commoning)周遭的巡弋與跨渡裡遇見你,在思考、書寫,和在同進、抵抗,與在你反面之那個我,那...
「海峽華人」連同許多其他名稱,是用來指稱定居在1826年成立的前英屬海峽殖民地(按:最早包含新加坡、檳城、麻六甲)的數世代混血或混語化(creolization;以下簡稱「混血(語)化」(註1)) 華人社群。而在「海峽」這個詞召喚19世紀的殖民氛圍之時,其他名字像是「土生華人(perenakan)」...
就這樣一直向前,繼續深入,深入、更深入,深入物種的原始、深入人類的起源、深入意識發生的黎明、深入最早的觀影經驗、深入沈浸式體驗的奇點⋯深入我們形成之前,我們之後,深入到我們未來的未來。 —吳其育,〈人族〉(hominins)(註1)   系統完全是自我指涉的,而且沒有「外在」可言。⋯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