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PODCAST
Filter By taiwan , Total 13 posts
FILTER BY
由2022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劃支持,「南方宇宙生存指南:遊記、未來書寫與殖民地」為鄭文琦、吳其育、柯念璞所共同發起的研究計畫。 「南方宇宙生存指南」最後一集(11月26日中午播出),為根據廖卓豪「Keelung Diaries」原文中譯的「基隆日記」。中文翻譯如同腳本所述令全球英語圈陌生化,藉此擴展這種行星的視野,挑戰了游移於兩種語言中的聽眾去重新思考,通過語言隔...
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 in the Southern Universe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The third episode of 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 in the Southern Universe is scripted ...
從2020年於CREATORS發展《凝結歷史殘響:臺灣洞穴的感知敘事》計畫開始,李慈湄運用Ambisonics聲音技術探索感知與資訊傳達之間的複雜交織,提問「視覺」與「聽覺」之間對應感知客體的交互關係,並展開了北部礦區多個煤礦遺址、礦業博物館,以及高雄軍事遺址(鼓山洞)等場所環繞聲景的洞穴錄音。在她的創作中,多重媒介與感官交織的身體經驗,除了反映現代藝術聆聽的演變以外,也反映出藝術家作為「說故事的...
本集邀請到策展人朱峯誼、藝術家林怡君及姚睿蘭,聊聊「親愛的博拉克.陳」展覽以及參展作品〈搭訕的理由(加密貨幣版)〉與〈銅礦、金星、價值技術物〉。以最近十分熱門的區塊鏈技術及 NFT 藝術創作為主題,策展人試圖以親密的書信體帶出投資以外更多元的社會議題,如貨幣體系運作的本質、全球及地緣政治(目前唯二將加密貨幣法幣化都是位於「全球南方」)、人類與自然環境間的關係等。林怡君及姚睿蘭則是在這次的參展作品裡...
南洋放送局2022年元旦最新一集〈島嶼、回聲、引路人〉回應今年11月7日開幕的台東聲音藝術節(主題:回聲記憶),特別邀請2021年10月30日到11月7日在台東美術館進駐八週的洪梓倪、鄭琬蒨二位藝術家,暢談關於聲音創作的實踐歷程與進駐點滴。原本學習古典鋼琴的鄭琬蒨,在英國主修聲音藝術而趨向無旋律性的音樂,北藝新媒所的洪梓倪澤具有空間專業背景,近年也開始發展具有旋律的主題。而在這次臨時起意的合作裡,...
「南洋放送局」網路廣播節目原為2018年以228和平紀念公園(即1935年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第二會場)為歷史語境的導覽計劃。2021年花蓮「海是生活節」策展人李德茂以《當你看了一個海浪》為主題,邀請「南洋放送局」重啟導覽計劃。此次我們以〈東線無戰事〉作為副標題,並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作家在花蓮的背景設定為作為返照歷史的原點,邀請不同族裔的配音員用「讀劇」方式詮釋幾位日治時期文人於花蓮港的地誌書寫...
「南洋放送局」網路廣播節目原為2018年以228和平紀念公園(即1935年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第二會場)為歷史語境的導覽計劃。2021年花蓮「海是生活節」策展人李德茂以《當你看了一個海浪》為主題,邀請「南洋放送局」重啟導覽計劃。此次我們以〈東線無戰事〉作為副標題,並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作家在花蓮的背景設定為作為返照歷史的原點,邀請不同族裔的配音員用「讀劇」方式詮釋幾位日治時期文人於花蓮港的地誌書寫...
劉仁凱是視覺藝術家與獨立策展人,創作與研究反映其在日常所觀察到的信仰狀態,他學習特定物件之於研究主題 / 對象的意義及符碼,以將其轉為作品裡的視覺符號敘事,帶出宗教信仰、傳染疾病、集體價值觀等人類社會議題之討論。他是2019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覽策劃人,而在全國面臨Covid-19第二波疫情的三級警戒下,比較Covid-19和HIV作為新興病原體,在公衛防治策略下的特定位階與排除特...
藝術家李紫彤發起的愛滋加密貨幣計劃「帕斯提貨幣」,2019年底在劉仁凱策劃的《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覽期間分兩地展出。而這個計劃也是臺灣首度結合病毒仿生和區塊鏈貨幣的藝術實驗。在這一集裡,我們特別邀請到廣東時代美術館的「傳送門」Podcast (註1) 主持人吳建儒和藝術家一起聊聊這個區塊鏈貨幣計劃,以及在COVID-19疫情期間透過藝術敘事體現的不同實踐面向,進而分享病毒反映的不同地理文化差異。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