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CONTRIBUTOR
總計8篇
Wu, Yi-hua
吳宜樺

Ph.D. in Aesthe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rts, University of Paris VII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Taiwan.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美學、科學與藝術科技博士,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走進本屆雙年展預覽展場,我們不再有慣見策展命題的說明牆,也沒有超大型的作品吸引眼球,只有工工整整的作品,各自座落在北美館各展覽廳中。對習慣誇張感官文化的人來說,如此冷靜而簡潔的策展風格自然是種「意外的冷清」。然而,這個開場白的風格並不意味今年的台北雙年展索然無味,相反地,雖然少了華格納式的浮誇效果,...
目前正在進行世界巡演的舞作《量子》(Quantum, 2013),正是瑞士中生代當代舞蹈界重量級的編舞家吉爾.裘邦(Jilles Jobin)於世界最大的原子物理學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以下簡稱CERN)駐村期間三個月的創作成果。去年CERN也與台灣文化部締結了藝術家駐村合作計劃(Collide...
近來西方興起一波波行為表演的熱潮,國際獨立策展人協會ICI甚至在紐約辦起策展人工作坊,導致藝術界在非常快的速度下,「策展」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行為藝術展演活動。然而,今天美術館裡的行為藝術表演讓許多西方資深藝文人士心中疑問著:廣義的行為藝術發展一世紀之後,站在21世紀的浪頭上,為什麼今天的藝術家還在...
就上文的認知脈絡,所謂「日常性」並不是建立在一種無關痛癢的恆定慣性感知上,這個概念不同於小寫形態的機構文化之特殊化隔離,而是聯結人類學的普遍性/普常性經驗基礎作為,與各式各樣不同的美學政體網絡交相共存著,或可視為大寫形態的大文化(Culture)實在。因此,「日常性」與當代藝術創作的交互關係,乃是在...
近年來,許多當代藝術家們不再把美術館、藝廊視為唯一的展示空間,而直接涉入社會空間語境來進行創作,企圖讓藝術進入社會的脈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檢閱20世紀的當代藝術史,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對話和超越的企圖並不是一個新的議題。20世紀初歐洲前衛藝術運動的起源理想,即是抱持著反抗資產階級文化的左派...
確實就如法國美學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所做的藝術史觀察,西方百年來,無論「現代」或「前衛」藝術運動都在具排斥性質的「現代性」美學體制裡畫地自限,它們的實際表現都違背了美學民主的文化變遷。一場又一場看起來都差不多的雙年展,無數自圓其說的當代藝術新聞稿、百無聊賴卻正經八百的藝術...
最近在日內瓦文化政策網路論壇上,某位「非常在地」(註1) 的劇場導演抒發了一篇讀來十分悲壯的主題〈藝術、市場、民主〉,他寫道:藝術不該隨大眾的獸性品味而失格、創作不該為賣座而取寵,藝術娛樂化即是向新自由主義經濟低頭,而網路平台上的影音流通更都是粗俗的大眾文化,最後他建議政府施行「文化民主」的政治措施...
只有膚淺的藝術才能真的有意義。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才僅僅一個世紀之距,義大利式戲劇還曾經是歐洲人的大眾藝術,但是今天走進劇院的人愈來愈稀少了,誰還要竭力否認這個門庭冷落的事實,只會愈顯得可笑。但你可能不知道,無數在數位大眾媒體、Youtube和電視機前的「我」就是這個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