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ISSUE 47 : Legible Singapore / Nusantara in Future Tense
Queer Singapore Literature: A Brief Overview
新加坡酷兒文學概論
January 6th, 2021類型: Literature
作者: Ng Yi-Sheng, 盧明威Sebastian Susilo (中譯) 編輯: 吳庭寬
「新加坡的酷兒文學明顯地遍地開花。但同時還是有未開發的區塊:我們還未有大量的跨性別作家的作品,且華文、馬來文和坦米爾文的同志作品仍相對少。但無論如何,這些分類的作品仍然存在。」(黃毅聖)本文作者為新加坡同志作家黃毅聖,由作者授權翻譯並重新發表於《數位荒原》作為第47期專題的一部份。本期專題則是由吳庭寬客座編輯。
Marylyn Tan, Gaze Back (cover)

2020年8月27日,Marylyn Tan(陳瑞琳)成為新加坡文學獎首位獲獎的女詩人。獲獎一小時內,她的成就被該國最先鋒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報導中引用了評審說的─「《回望》(Gaze Back,2018)不像今年其他詩,它響起了性別以及詞彙再現的號角」;也讚賞了這本書勇敢面對「月經與性別等禁忌」。(註1)

然而,《海峽時報》卻選擇不提很重要的細節。Marylyn Tan是個公開的女同志,而像她的詩集《回望》(註2) ,在美國蘭布達文學獎女同志詩歌組,獲選成為國際酷兒文學決賽的作品。在她的感言中提到,能成為「首位新加坡文學獎英文詩歌組獲獎的女同志」感到自豪,同時也感謝其他同志詩人─「CA康拉德(CA Conrad)、坦尼亞.德.羅撒利奧(Tania De Rozario)、Cyril Wong(黃益民),所給予她身為一個『gayby』gay baby,同志寶寶)無數的靈感」。(註3)

這樣的小插曲證實了新加坡酷兒文學的悖論。我們活在一個恐同的國度:調查中指出63.4%的國民相信同性性行為永遠是、或幾乎是錯誤 (註4),政府同時也保留殖民時期對男男性行為的處分─兩年的徒刑。(註5) 但在同時,酷兒文學仍然著名,獎項甚至由國家單位補助。結果,文學界成為了年輕一代新加坡同志的避風港。他們高調存在於詩歌朗誦、期刊以及線上文字中,特別是那些由新興的文學單位如Sing Lit Station和Trend Lit(新文潮)。在詩歌、小說、戲劇和自傳,同志作家和讀者都找到一個身份被認可、尊敬、鞏固的一個地方。

 

Johann S. Lee, Peculiar Chris (1992)

 

早期酷兒文學:1970~1990年代

要追溯新加坡早期的同志小說勢必有些困難。許多人會指出Arthur Yap(葉昭雄)標新立異的詩集(1971~1986年出版),一位男同性戀者,同時也是新加坡英文文學的先鋒之一。即便如此,他詩詞中並沒有大肆的寫過關於同性戀者的浪漫與性愛。(註6) 一些人可能指出《媚將》,由華文文學家Wei Tongque(韋銅雀)撰寫,一本描繪同性戀的世界為題材,於1987年刊載於《新民日報》的中篇小說。(註7) 然而,作者本身是異性戀,這篇作品也沒有開啟華文酷兒文學的潮流。

總而言之,在新加坡同志歷史中,1980年代末期劃下了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正當我們將自己視為發達國家時,新加坡首例HIV個案於1985年檢驗出來,引起社會對健康不安。事發後,同志酒吧被迫短期關閉,增加對跨性別性工作者的突襲,以及「Action For AIDS」的誕生:一個由男同志和其捍衛者,為了反抗流行疾病而創辦的非政府組織。它也開啟一個以同志為主題的戲劇和小說新潮,探討身為一個少數族群的同志在新加坡的困境。

這個時期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詭異的克里斯》(Peculiar Chris),一本由約翰.S.李(Johann S. Lee)於1992年所撰寫的小說,當時作者年僅19歲。(註8) 描述了一位年輕的新加坡青年克里斯,經歷高中和服役,如何體驗到初次的同性之愛、同性性愛、同性之戀,以及男友因為愛滋病身亡而心碎的故事。故事有些瑕疵:在一個恐慌的時代撰寫,以及太過於匆促的後半段。但總而言之,這本書瞬間成為暢銷書,由一群渴望把自己的故事烙印在印刷品上的新加坡同志所津津樂道。

Wills & Secession; photo courtesy of TheatreWorks Singapore

當時的酷兒文學幾乎以英文來撰寫。酷兒劇作,則相對更為多元,作品中皆有英文、華文、馬來文和坦米爾文來呈現。其中一個較早、也較為出色的華文舞台劇─《下一個世代》(The Next Generation,1992)是由一位異性戀女性Lim Soon Lan(林順蘭)撰寫,探討了多年來新加坡父系社會的毛病,當家族中最後一位生存下來的男性後裔是男同志並確診患有HIV時,女性如何因應這種變化。

而在英文戲劇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Eleanor Wong(王少研)所撰寫的作品。1993年,她撰寫了有關一位年輕的女同志律師艾倫.杜(Ellen Toh)的戲劇三部曲。在《合併與指控》(Mergers and Accusations),我們看到主角與一位男性交往,但因為她與一位女性戀愛而分手;在《遺囑與分裂》(Wills and Secessions),主角的女友因為癌症而去世後,嘗試與虔誠保守的基督徒姐姐和解;在《共同的與嚴重的》(Jointly and Severably),主角面對著對她不忠貞的新對象。(註9)

也許最具有代表性的酷兒劇作中,是哈雷詩.沙馬(Haresh Sharma)的《徹底出/入戲》(Completely With/Out Character,1999)。(註10) 這是一部與周豐林(Paddy Chew)—曾是酒吧主管,同時患有愛滋病的雙性戀者—共創,並由他演出的獨白劇。這部作品探討了他有關死亡與愛情的心得,演出中甚至包含線上問答橋段,觀眾可以在家裡對表演者詢問有關病症事宜。周在演出的三個月後病逝。

Completely With/Out Character; photo courtesy of The Necessary Stage

很清楚的,在早期的酷兒文學中,有很深的悲慟與哀愁環繞。某些批評認為作品過於沈重,無法為同志讀者帶來一絲對未來的希望。但是,他們的情感力量卻經久不衰:今天,這些作品已重新出版以及演出,不僅將之視為同志的經典,且是新加坡人的經典。

 

為社會而撰寫:1990~2000年代

1990年後期,一群以巧妙迥異的方式寫作的新興同志作者相繼浮現。寫。他們不再渴望向異性戀社會解釋同志族群如何成為主流社會的受害者;他們的作品直截了當地的針對同志族群,毫無保留的探討同志生活中錯綜複雜的問題。

這個時期誕生的作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亞非言(Alfian Sa’at)。1998年,他發行了短篇故事詩集《走廊》(Corridor),彙集了幾篇新加坡同志的故事。(註11) 包含〈枕頭〉(Pillow),一個有關中年上班族與學生之間失衡的關係;〈隔間〉(Cubicle),一對青年T婆之間的愛情故事;〈武吉斯〉(Bugis),一位順性別女性的學生被一位女跨性別稱讚而感到不自在;〈舞廳〉(Disco),一個35歲失婚的男性第一次走進男同志酒吧,反而經歷到更深的孤獨。

Asian Boys Vol 1; photo courtesy of The Necessary Stage

在1999年,他獨立出版詩集,《隱形的手稿》(The Invisible Manuscript),赤裸的呈現男同志界間的性愛,但有礙於自身安全,僅私下發佈出版訊息給男同志的電子郵件群組。直到13年後獲專業的出版社出版。

亞非言最大量的作品反而是在戲劇。身為一位編劇家,他活躍於英語和馬來語劇場:他編製了第一個出現同志角色的新加坡馬來語戲劇,《瓦哈山村的弦月》(Anak Bulan di Kampung WaHasaan,1998),故事設置在一個即將被拆除的傳統農村。(註12) 他也參與英華雙語的舞台劇《逃犯》(Fugitives,2002),擔任編劇的角色,故事講述一個在適應社會變遷的新加坡,其中包含一對剛交往的女同志。(註13) 他最有名的同志計劃莫過於《亞洲男孩三部曲》(The Asian Boy Trilogy,2000~2007),包含《夢遊:亞洲男孩第一部曲》(Dreamplay: Asian Boys Vol. 1),講述一個正在新加坡歷史的時空中漫步的女神,如何遇見一位男同志的故事;《地標:亞洲男孩第二部曲》(Landmarks: Asian Boys Vol. 2),一系列有關一群新加坡男同志的散記,以及《完美結局:亞洲男孩第三部曲》(Happy Endings: Asian Boys Vol. 3),改編了同志界小說先鋒《詭異的克里斯》(註14)。他的作品呈現相當多元,不僅在風格或類型,甚至在族群上皆是。作品裡出現不同民族、社會階級的男女同志及跨性別角色,超越了先前作家。

Cyril Wong , Unmarked Treasure (2004)

在這一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同志家作家還有:Cyril Wong(黃益民)。他早期的詩集,如《缺席之下》(Below Absence,2002)和《無標寶藏》(Unmarked Treasure,2004),都非常私人地講述與家人的爭吵,對男友那溫柔的愛,以及對自殺及自殘的想法。(註15)

爾後,他開始在作品中加入靈性與夢幻的元素。在他的詩集《傾斜盤子讓光照射》(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2007)使用印度神話中濕婆神與莫西尼神來描述同性愛的故事。(註16) 他的短篇故事集《讓我告訴你那晚的事》(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at Night,2009)提出了神化式的腳本:在〈神仙間的親吻〉(Kissing the Devas),一對女同性戀升格為女神;〈飛龍王子給父親的信〉(The Dragon Princes’s Letter to His Father),一隻龍為了一位漁翁放棄了他的永生。在〈女王與她最終對愛的知識〉(The Queen and Her Eventual Knowledge of Love),一位女王去世後,在天堂與另一位女性找到幸福。(註17) 如此般的作品確認了同志的痛苦,但同時也擷取到了他們極致的喜樂。

很明顯的,在2000年中期,新加坡同志族群已成熟到可舉辦專屬節慶的程度。在2005年舉辦「憤慨:新加坡驕傲節」(IndigNation: Singapore’s Pride Season),這年度的同志活動中有政治和文化對談、電影播放、文學之夜和一系列的演出─包含新加坡最重要的女同志劇作,由奧維迪雅.余(Ovidia Yu)寫的《打擊(於)女性》(Hitting (on) Women,2007),講述社會中對女同志的暴力議題。(註18)

Ng Yi-Sheng, 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 (2006)

我也是在此活動中首次發行我的第一本書《SQ21:21世紀的新加坡酷兒》(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2006),一本書寫已出櫃男女同志和雙性戀人士之生命故事的非虛構作品。(註19) 爾後,我們也被告知這是亞洲第一本以真人的名字和照片發表的相關書籍。我也是透過活動募資,來出版《GASPP:新加坡同志詩集和散文選集》(GASPP: a Gay Anthology of Singapore Poetry and Prose,2010),是本國第一本匯集同志作家作品的選集。(註20)

 

走向全球:2010之後

在這十年間,許多的新加坡酷兒文學已被發行或登上舞台。部份作品彌補了當時的缺口:坦尼亞.德.羅撒利奧(Tania De Rozario)發行了《溫柔的癡狂》(Tender Delirium,2003)(註21),相繼引發了女性主義女同志詩人的新潮。她日後發行的回憶錄《而牆垣不斷崩塌》(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2016)(註22),再次鞏固了她的聲譽。其他的作品也獲得獎項,像是:O Thiam Chin(胡添進)的小說 《現在已結束》(Now That It’s Over,2016),以2004年南亞大海嘯為背景,講述一對異性戀和同性戀愛情的交織,贏得了Epigram小說獎的首獎。(註23)

然而,2010年,有越來越多的酷兒文學在國際間出版發行。一個主要的例子是《天索雷特系列》(The Tensorate Series,2017),這是由非二元性別作家霓恩.楊(Neon Yang,原名JY Yang)所寫的一系列中篇小說,後來由美國媒體Tor.com出版。故事發生在一位獨裁皇后統治的亞洲風格的幻想世界,但對於性別和性傾向卻令人難以置信地開放:同性戀、雙性戀和多重伴侶全面性的被社會接受,所有兒童經歷青春期時,可獨立選擇他們的性別。這個系列的第一本《天國的黑潮》(The Black Tides of Heaven),入圍許多獎項,包含雨果獎(Hugo Awards)、軌跡獎(The Locus Awards)以及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s)(註24)。更近期的,Amanda Lee Koe(李婉婷)的《遲來的星光》(Delayed Rays of a Star,2019),由企鵝藍燈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出版:一個描述三位女性的華麗歷史小說—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黃柳霜(Anna May Wong)和瑪蓮娜.迪特里茜茜(Marlene Dietrich),後兩位皆有一段激情的戀愛。(註25)

Neon Yang, The Black Tides of Heaven (2017)

同志小說作家也在國際間搭起橋樑。史蒂芬妮.陳(Stephanie Chan),一位非二元性別詩人,原本在新加坡發行他的書《給初學者的路殺》(Roadkill for Beginners,2019),但他也在英國和法國進行朗誦表演,近期招聚了友人們來邀請國際藝術家在文學之夜—「說與鳥」(Spoke and Bird)裡演出 (註26)。Jee Leong Koh(許吉隆)使用了駐紐約男同志詩人的身份建立新加坡無界基金會(Singapore Unbound),每兩年舉辦新加坡紐約文學節並發行亞洲文學。他最新的書《康納與席爾》(Connor & Seal,2020),用詩集來描述住在哈林(Harlem)的跨種族同性愛情,在美國獲得好評。(註27)

新加坡的酷兒文學明顯地遍地開花。但同時還是有未開發的區塊:我們還未有大量的跨性別作家的作品,且華文、馬來文和坦米爾文的同志作品仍相對少。但無論如何,這些分類的作品仍然存在。我將部份作品刊於接下來的詩集,《呼氣:新加坡同志聲音選集》(EXHALE: an Anthology of Queen Singapore Voices),預計2021年發行。

我也希望我們的作品可以影響新加坡的主流市場,塑造一個再也沒有歧視和偏見的社會。有時,我看到一些希望:有電影導演詢問是否可以將我的同志主題作品改編成短片;我也看到有教授使用我的作品當教材;也有中學老師邀請我到學校演講。

Launch of GASPP 3

但到目前為止,我非常感謝文學界可以成為我們社群的避風港。我們這座落在海洋中,被陽光普照的島嶼並非是天堂。寫作幫助我們吞噬痛苦,同時去想像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黃毅聖(Ng Yi-Sheng),新加坡詩人、劇作家、小說家、研究者與LGBT+運動者。其短篇故事集《獅城》(Lion City)、詩集《最後的男孩》(Last Boy)皆獲新加坡文學獎首獎,而《SQ21:21世紀的新加坡酷兒》(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是他最暢銷的作品。此外,還有口語詩集《他之書》(A Book of Hims)、《為親愛觀眾大聲朗讀的詩歌》(Loud Poems for a Very Obliging Audience)、《黑水,粉紅沙》(Black Waters, Pink Sands)。參與編輯《GASPP:新加坡同志詩集和散文選集》(GASPP: a Gay Anthology of Singapore Poetry and Prose)並協同策畫「IndigNation」酷兒文化節。另有劇本作品《史丹福.萊佛士最後的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Stamford Raffles)與《251》,他也製作過講座展演如《彩色的黑影:國家美術館的酷兒身影》(Painted Shadows: a Queer Haunt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亞依淡:新加坡的暗黑歷史》(Ayer Hitam: a Black History of Singapore)、《沙漠之花:新加坡酷兒劇場的曙光》(Desert Blooms: the Dawn of Queer Singapore Theatre)。

Footnote
註1. Olivia Ho,“Singapore Literature Prize: Marylyn Tan is first woman to win for English poetry”,《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2020年8月27日。
註2. Marylyn Tan(陳瑞琳),Gaze Back,新加坡:Ethos Books,2018。
註3. Singapore Book Council,2020年新加坡文學獎頒獎典禮,YouTube,2020年8月27日。
註4.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IPS Working Paper No. 34 – Religion, Morality and Conservatism in Singapore”,2019年5月2日。
註5. 這條法律就是Section 377A of the Penal Code,它是在1938年由英國殖民政府引進。有許多行動份子嘗試廢除這條法律,但都沒有成功。
註6. Arthur Yap,The Collected Poems of Arthur Yap,新加坡:新加坡大學出版社,2013。
註7. 韦铜雀,〈媚将〉,收錄於《人间秀气 : 小说集》。 新加坡: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文教委员会出版组,1990。
註8. Johann S. Lee,Peculiar Chris,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9。
註9. Eleanor Wong,Invitation to Treat: The Eleanor Wong Trilogy,Singapore:Firstfruits,2005。
註10. Haresh Sharma,Completely With/Out Character,劇本手稿可見National Online Repository of the Arts。
註11. Alfian Sa’at,Corridor: 12 Short Stories,新加坡:Ethos Books,1999。
註12. Alfian Sa'at、Aidli Mosbit與Noor Effendy Ibrahim,Bisik: Antologi Drama Melayu Singapura,新加坡:Pustaka Cipta,2003,馬來文出版。
註13. Alfian Sa’at,Collected Plays One,新加坡:Ethos Books,2010。
註14. Alfian Sa’at,Collected Plays Two,新加坡:Ethos Books,2010。
註15. Cyril Wong,below: absence,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7;Cyril Wong, unmarked treasure,,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2。
註16. Cyril Wong,tilting our plates to catch the light,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2。
註17. Cyril Wong,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at Night,新加坡:Ethos Books,2012。
註18. Ovidia Yu,Eight Plays,新加坡:Epigram Books,2011。
註19. Ng Yi-Sheng(黃毅聖),SQ21: Singapore Queers in the 21st Century,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7。
註20. Ng Yi-Sheng、Dominic Chua、Irene Oh, Jasmine Seah,GASPP: A Gay Anthology of Singapore Poetry and Prose,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20。
註21. Tania De Rozario,Tender Delirium,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3。
註22. Tania De Rozario,And the Walls Come Crumbling Down,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6。
註23. O Thiam Chin,Now That It’s Over,新加坡:Epigram Books,2015。
註24. JY Yang,The Black Tides of Heaven,紐約:Tor.com,2017。
註25. Amanda Lee Koe,Delayed Rays of a Star,紐約:Penguin Random House,2019。
註26. Stephanie Chan,Roadkill for Beginners,新加坡:Math Paper Press,2019。
註27. Jee Leong Koh,Connor & Seal,紐約:Sibling Rivalry Pres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