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MNML08] Is Artists’ Science Scientifical enough?
數位荒原見面會08:藝術家的「科學」夠科學嗎?
April 5th, 2015類型: Event

(圖片設計:羅天妤/本活動由數位荒原與Dovetail X實驗室主持人劉宥宜合辦。)
Venzha Christ是來自印尼日惹的藝術家,1999 年創立「HONF自然纖維之屋」這個跨領域的組織,結合音樂、設計、電腦工程等不同背景的實踐者,推動跨學科的藝術創作。邀請Venzha Christ來台灣進行一個月駐地創作的Dovetail X實驗室劉宥宜,曾在2013年國立台灣美術館亞洲雙年展「返常」期間協助藝術家接洽台灣農業基因工程研究機構,進而參與作品〈哈囉,生物科技!-編年療法(藝術家缺席的藝術-末日將至的媒體藝術)〉(HELLO BIO!–CHRONICLE THERAPY(Art Without an Artist – Media Arts Are Almost Dead)的製作,對於科學(科技)如何刺激藝術家開發新的感知向度有所體會,也有志於促成藝術作品的公眾參與,以及連結有用的資源。

陳瀅如參與2012年臺北雙年展(〈共登世界大同之境〉)之後,開始採用神秘學和科學的研究材料,展開她探索個體與集體意識的三部曲系列。她在影像裡常常展示取自NASA或醫學研究檔案的科學素材,更與她所描述的作品主題維持冷靜、客觀如研究人員一般的觀察距離。上述特性,也讓她成為台灣藝壇極少見同時處理科學與占星題材的藝術家。目前正在伊通公園展出《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

當瀅如與Venzha兩位擁有不同養成、美學語彙與信念,有志一同地選擇從科學(科技)語言切入藝術的創作者於數位荒原相遇時,會撞擊出什麼有趣的對話?我們能不能從「建構藝術感知的知識」前提來理解科學?而當「科學」變成藝術家的媒介(medium)時,對於科學語言的精準要求,會變成創作與創意的助力或阻礙呢?數位荒原開春論座談別與在地實驗計劃論壇合體,邀請王柏偉擔任主持,在三小時對談裡深入理解兩位藝術家近期的創作關注及其科學興趣剖析,試圖從社會、溝通、方法論及科學哲學等面向釐清「藝術家」與「科學/科技」的關係,幫助觀眾更精準地掌握這類藝術家的創作。

INFO
主講 Venzha Christ(HONF)/ 陳瀛如(Chen, Yin-ju)
活動時間 2015年 04月 12日 14:00-16:00
地點在地實驗;106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60號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