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ISSUE 5:
「ピカッ!」
「ピカッ!」
September, 2012 策劃: 鄭文琦 刊頭: 張徐展
Sep
2012

(本期刊頭作品為張徐展的〈陰極射線的神秘儀式〉)

7月14日到8月8日是占星學上水星逆行(Mercury in retrograde)的時期。水星職司書寫與思考,也是雙子宮和處女宮的主管行星,換言之,連同太陽在8月23日凌晨(以東方標準時區計)進入黃道第六宮的這段時間,在占星學的詮釋上經歷水星的轉向及強調,透過同時性法則顯現在思想活動上的不同擾動。而作為這套象徵系統賦予水星的屬性,它的符號(☿)在視覺上表現了得以擴充的介面象徵:中間的圓圈(太陽/意志)隔開或調停了上面的半圓(月亮/情緒)以及底下的十字(地球/物質),如水星於不同層次間溝通的作用。

「ピカッ!」這個由日文狀聲詞組成的專題,要談論的並非特定符號本身的意義如何構成、或符號具有的象徵意涵,雖然〈當水星逆行時(在彼此隱密的航道上回望)〉裡的水星確實預設了專題的基礎,但實際上要談的,甚至無關與它同名的那位傳達訊息與遊戲人間的墨丘利,還有祂之於當代寫作者的意義。「ピカッ!」真正要談的是如何啟動對事件的意義想像這件事──無論是透過神秘學的、哲學的、次文化(或御宅族)的、直覺的聯想或者寓言式的絃外之音,後者也暗藏了在現實表面下受到操控的、隱藏的、迴盪的鬼魂或餘音。

如何啟動人們對事件的想像?日本藝術團體Chim↑Pom在天空寫下的「ピカッ!」(讀Pika)和那些在天上放煙火式的奇觀,在「啟動對事件的知覺」功能上顯然有極大差異。前者與其說是一種徒勞的,或從世人的角度看來無助於事件解決的做法,更不如說是一種藉由肉身的參與行動,從可見的視覺轉化進入認知框架的表演(Performance)。這是柏偉在〈如何創造屬於「我的(我們的)」事件〉文中對其表演問題的解讀,作者連帶的探討了藝術作為一種恢復統一性的方案是否可行。在我們看來,這種統一性的恢復竟和榮格主張、作為個體化象徵的煉金術有著隱密的呼應。

我們當然不意外於煉金術也是墨丘利的領域。墨丘利不是訊息的創造者,只負責傳達以及中介。於是為了恢復某種統一性,有時候,作者必須從想像不到的地方考察真實。作者成瀚在專欄〈如果「阿宅讀了吉爾.德勒茲」是未來的事件〉裡對《如果阿宅讀了吉爾.德勒茲》展覽的解讀是一例。透過卡漫人物式的口吻,我們得知動漫和當代藝術透過了阿宅和德勒玆的連結,產生了各自去陌生化或去哲學化的意外效應。WNMNA〈操控現實—無人死去的一天〉則是另一種解讀訊息的方式,它讓我們理解到訊息最終如何脫離了原本被生產的脈絡,但這種謬誤的視覺性,卻在其他時候成為啟動溝通的觸媒。

(編按:雖然已經被提過很多次,但是以上的文章仍然再次確認了被操控的媒體現實,在這裡讀者必須去設法恢復自身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假如我們承認被操控的現實的話。從這個主題也延伸出其他對於媒體任務的觀察及其所暗示的期待;我們也一併摘錄了部份作為對照。)

卡爾維諾在《命運交織的城堡》為讀者示範一種純粹操演符號規則的遊戲,他認為重點是「只有一群有限數目的元素,複製數以百萬計的組合,而其中唯有少數覓得一個形式、一個意義,使它們的存在於一堆無意義、無型態的塵雲裡被感受到。」這個使有限元素的無限組合被感受到的方式會是什麼?我們並不清楚。只是從荒原上線至今的六期專題以來,我們始終嘗試透過不同的形式及管道與讀者交換訊息。最後,〈黃安妮計畫:機器裡的鬼魂〉所指乃是從人和機器舊有的象徵斷裂之處湧現,至今仍然無所依歸、必須重新取得聯繫的無名事物。在該文章裡,動漫再次提供關於表演溝通的靈感,讓我們在語言介面裡確認那個可以被啟動的適切形式。於是,這個名為「No Man’s Land」的空無之地,也實踐了屬於「墨丘利」(☿)的,屬於「阿宅」、「動漫」和「藝術家」的(ピカッ),更是屬於「鬼魂」(在此之前)仍未在系統之前擁有的一席之地。

在夜深人靜時,曾經存在人與人偶、模型和機械人間一次次高度的情感交流,一次次陌異、非家又熱冽的相互想望,一次次親暱熱切的相互傾訴, 一次次孤獨卻「萌」得讓人忍不住想抱抱她、侵犯她、進到她裡面的感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位安利美特大神所保證的…安利美特大神,妳知道那些夜深人靜坐在電腦前的阿宅,那些對妳進行拆解、塗裝、改造、繪製,將妳捧在手掌心,賦予妳生命的動漫畫家、模型或原型師,那些努力想成為妳的角色扮...

布希亞的文章將身體轉化為一種完全被納入遙動介面(telematic interface)的各種組態中的裝置。身體已不再是隱喻或是象徵;在皮肉之下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身體現在只不過是無限的一組表面—一個碎裂的主體—一個物體中的物體 。

—布凱曼(Scott Bukatman),《終端機身份》(Termin...

你到底相信誰?是你的眼睛還是我的話?

—格魯喬·馬克思(Groucho Marx)

 

面對Chim↑Pom的諸多作品,我們直覺的問題是:為什麼Chim↑Pom總是做...

「你真的相信你能仿造我的技藝?」真正的煉金術師必定向模仿者如此宣示。「你在爐裡攪和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命運交織的城堡》   我們感覺身為寫作者的自己就像一個拙劣的模仿者,試圖從那些無邊際而神秘的源頭裡頭竊取美其名為真理的線索,或者蒐集人們意圖感知其存在的事物確實存在的蛛絲馬跡;而我們所欲溝通的對象,卻往往不是在擁有相似技藝的人們之外...
台北數位藝術節於2011年進入第六個年頭。在藝術節的整體形態上,與前一年相比,看來沒有多大的改變,仍然維持國際邀請展、魔幻動畫展、數位藝術獎、K.T.科藝獎、數位藝術評論獎等部門,並將前一年本來不屬於同一個藝術節的數位藝術表演獎技巧性地安排在同樣的期間發表,藉此擴大數位藝術節的綜效。   國際接軌、領域分化、建構科技藝術生態系 不管是否因為新世代對於科技物的使用更為得心應手,間接地導致數...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由數位藝術基金會經營至今滿三年了,它逐漸成為國內數位藝術和跨藝術領域發展的重要場所,不但藉著展演活動與工作坊推廣數位藝術及教育民眾,對外開放的設備資源也成為推動藝術創作者與不同學術背景的人才交流或實驗的平台。儘管在資源不如國外(如日本ICC)的限制下,作為複合性多功能場域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仍以數位藝術相關的互動或其他高階技術的研發整合為核心任務,並伴隨新技術的開發、應用而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