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NML Residency & Nusantara Archive Project #5: Listening Trough the Cracks of History
(見面會22) 群島資料庫5:聆聽歷史之漏
December 13th, 2017類型: Event

「在台北進駐期間,我總是在尋找印尼與台灣,在歷史或當代關聯的檔案與資料,這樣的找尋帶我走進博物館與圖書館。我總是翻找著關於荷蘭人與日本人在台殖民政權的書籍,同時試著與印尼的殖民時期做比較。雖然,台—印關聯的檔案與資料不只儲藏在圖書館與博物館,這兩地的關係敘述儘管片斷,仍體現在都市景觀與其居民裡。在這種考量下,我發展出對台北新公園(或今所稱之228紀念公園)的興趣,因為它的歷史與政治意義跨越台灣的不同政權,持續至今。

「這公園曾是1935年台灣博覽會時日本殖民政府展示殖民成果的會場,是如今原住民團體要求傳統領域權利的抗議地點,是釣人場所,也是因為地處都市中心而利於各項集結形式、儘管疆界嚴明卻對各界開放的地點。我將以研究為基礎,創造一項新公園/228紀念公園的聲音導覽,並以三個敘述者的聲音剝露在此公共空間上的敘述層次:學生、工人、遊客。這些敘述代表了各種我在台北進駐時接觸的不同主體,包括面對面與文字上的接觸,它也縱覽了公民權論述以及歷史書寫的位置。移工總是思念家鄉,外籍學生不知道自己屬於何方,來自部落的原住民則被迫來此受都市文明的薰陶,他們在此地交會的生命史分屬不同時間。通過這些敘述者與新公園/228紀念公園的聲音導覽,我想提議一種從聆聽異地的個人敘事而想像世界觀的方法。」(Syafiatudina)

*本活動以英文進行,現場將有中文口譯。

 


講者介紹

Syafiatudina出生於1988年,是位於印尼日惹的Kunci文化研究中心的一位作者、策展人、研究員,她從2009年開始參與機構。截至目前為止,她負責許多個社群歷史的關鍵計劃與生產展覽、研討會與廣播節目的協作研究專案。她持續書寫的主題涵蓋策展實踐,以及其他藝術家在藝術刊物與圖錄上的作品。她的主要興趣是在藝術做為形塑政治主體的批判性知識生產的一部份。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劃(第一年)http://www.facebook.com/NusantaraArchive/
主辦單位:數位荒原(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在地實驗、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觀察團成員:陳湘汶、侯昱寬、賴英泰
(本計劃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特別感謝陳飛豪、賴依欣與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

INFO
主講 Syafiatudina/ 區秀詒 (口譯)
活動時間 2017年 12月 17日 14:00-16:00
地點在地實驗;106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60號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