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opinion , 總計120篇
FILTER BY
2008年,侯俊明從橫濱開始名為〈亞洲人的父親〉的系列。後續他造訪不同城市,藉由訪談對話再製繪畫的方式,建構他一系列重新檢視自身的創作計劃。 侯俊明提及創作此系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尋他自身作為人子的生命經歷,進而與他的父親和解。而「父親」、「亞洲」作為這計劃的關鍵字,也同樣帶出標題後方所顯露出於亞洲近代史中,儒道佛的傳統思想與現代化、全球化後的碰撞與轉變。這些東西方思想的交雜如何型塑當下的亞洲父...
幾內亞灣的漫長海岸公路從貝寧(Benin)一路延伸到多哥(Togo)和迦納(Ghana)邊境。一年之中有很長的時間,公路會披著金色陽光,將沙灘與海水連成整片波光瀲豔的景緻,讓遠方貨輪忽隱忽現地附著在海平線上。汽機車總是倏忽而過,使道路兩旁的景象拉長扭曲成不同顏色的彗尾,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客即使沒注意到博物館入口處精美小巧的看板,也不可能錯過隔壁以鮮紅色書寫「安徽賓館」四個中文字的巨大招牌。毗鄰著中...
之一:時間 人類雖然有能力看見長、寬、高這三種東西,卻看不見時間,這是定論。但是,假使時間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種像水一樣能夠附著在其他東西上面的物體呢?譬如影像。 時間,它的確附著在四方形的畫面裡對吧?當人們看著影像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彷彿自己能夠看見時間的錯覺,那是因為畫面是由長和寬所形成的二次元,就只是因為它是一個被包圍起來的形狀而已。如果把視線從畫面移開,直接去看那些被拍攝的物體,時間就忽然消失...
近年來,訴諸性別政治正確的展演作品開始被台灣社會接受,2017年九月在台北當代館開幕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正是最好的案例,它說明了藝術展館如何從文青同志的熱門打卡地點,轉為足以成為影響社會觀感的動員基地:恰似一種「從外而內」到「由內至外」的轉變。與此同時,同志內部或外部對於展覽的兩面評價,也反映出身為同志與藝術社群之間的內在張力,台新獎提名人郭強生對於《光‧合作用》提出的質疑 (...
2017年12月8~10日在吉隆坡舉行的「雙束現實:歷史潛流中的感覺能指」論壇,延伸自立方計劃空間《現實祕境》策展計劃的第二階段。2016年由鄭慧華策展的「現實祕境」,以亞洲冷戰歷史為核心,展出13位藝術家的作品,思考亞洲內部共通的歷史經驗。而今次在吉隆坡的論壇由許芳慈規劃,從台灣視角延伸至東南亞,尤以新馬歷史為紐帶,探討在「作為現在進行式」的冷戰脈絡下,如何透過個人敘事和情感理解地緣政治。 論壇...
今年對於LGBTQ無疑是重要的一年,除了台灣司法院大法官做出 748 號釋憲,讓台灣可望在亞洲成為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以外,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國今年也正慶祝英格蘭和威爾斯年滿21歲以上男同性戀行為除罪化法案通過的50週年紀念。對應到這兩個里程碑,兩地的視覺藝術界都出現了回應。展覽方面,台灣於9月至11月展出由驕陽基金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辦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以下簡稱《光‧...
作為日惹重要的文化研究單位,KUNCI文化研究中心(KUNCI Cultural Studies Center)與其他藝術空間同樣位於日惹南區活動密集的區域,藏身在小巷內並擁有一片大院子和結實纍纍的芒果、紅毛丹。我初次到訪時他們剛整理出一個可供進駐者居住的房間、並可能作為日後展示的小空間。隨著各個計劃的進行,空間的樣貌也處在一個非常有機而彈性的狀態。之後再次拜訪,在大家忙進忙出時我與Syafiat...
由「另一種影像記事 The Other Cinema」(註1) 策劃的《每部影片都是一道謎語:黑盒子與白方塊的動態影像》今年9月已於台南蕭壠文化園區落幕,展出吳梓安的〈伊人〉、王君弘的〈漫長告別〉、路克・弗勒(Luke Fowler)的〈貧窮的紡織工人、反對技術革新的農人,以及瓊納・蘇斯考特迷惑的追隨者〉,此外,亦設置一個MTV包廂式空間,呈現策展團隊挖掘1980年代台灣地下錄影帶流通和影迷文化的...
那是一個「現身」的年代。 據張娟芬回憶,1993、1994年是「女同性戀運動主動出擊的兩年」(註1)。在這兩年,兩份女同志刊物《愛福好自在報》(以下簡稱《愛報》)、《女朋友》先後創刊。她感覺到同志運動的勢頭隱隱騷動,點燃的鬥志讓她逐年寫下《姊妹「戲」牆》、《同女出走》、《愛的自由式》。在《愛報》開啟先聲後,整個1990年代,充斥了各類女同志文本 (註2),繁花盛開。 20年後回望,我們該如何理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