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Rights of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re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or media. No Man’s Land is authorized to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freely. Users may distribute the articles on No Man’s Land accordingly to the above terms of use, and shall mark the author, and provide a link to the article on No Man’s Land .
「數位荒原」網站上文章之著作權由原發表人或媒體所有,原發表人(媒體)同意授權本站可自由重製及公開散佈該文章。使用者得按此原則自由分享本站收錄之文章,且註明作者姓名、轉載出處「數位荒原」與網頁的直接連結。
Contact
Please fill out your information to contact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Subscribe No Man's Land
Please fill out your email to get the latest from No Man’s Land .
The information you supply will only be used by No Man’s Land .
Unsubscribe No Man’s Land
ARCHIVE
ARTICLE
Filter By translation , 總計47篇
FILTER BY
馬丁尼克 (註1) 藝術世界的最大缺憾為評論的缺席,不少該評論圈的參與者都同意此等發現:馬丁尼克很小,並且難以避免裙帶關係。皮耶.呂賽特(Pierre Lucette)身為一位被視為「例外」的評論家,他的膽量及他發言的相關內容皆曾被頻繁的引用。呂賽特作為一位專業音樂學家,於1958年被馬丁尼克電台(Radio Martinique)聘請主持一檔文化節目。直到1980年,他的節目及許多出版文章皆曾效...
自1969年起,每年九月第一個週一的加勒比海嘉年華慶典,會在其主要遊行動線,布魯克林東部大道(Eastern Parkway)上,將勞動節慶祝活動轉化為一場悠閒的盛會。從「哈林文藝復興運動」(Harlem Renaissance)的舞廳,到早期遷徙至「王冠高地後民權運動」(Crown Heights post-Civil Rights Movement)之前的「新黑人」(New Negro)社區街...
Zuleikha Chaudhari:排練自由印度廣播 Zuleikha Chaudhari鄭文琦 (翻譯)
Translation
December 2nd, 2019
一、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1897年1月23日~1945年8月18日)是印度民族主義者,他的反抗愛國主義使他成為印度獨立鬥爭中最有動力的領導人之一,但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試圖借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之助力,讓印度擺脫英國統治的努力,卻也留下混亂的遺產。 鮑斯在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擔任印度...
博物館和裝填物—我們的根在何處? Zaidi Musa岑建興, 蘇穎欣 (翻譯)
Translation
November 18th, 2019
參觀者群聚在吉蘭丹博物館前,忙著與駱駝合照。2015年10月20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間,這裡有場展覽,名為《優質教育展:吉蘭丹馬來英雄督央古、君士坦丁堡征服者蘇丹莫哈未艾法特,以及先知敵人法老王的秘密》(Pameran Pendidikan Perdana; Tok Janggut Pahlawan Melayu Kelantan, Sultan Muhammad Al Fateh Pena...
Jon Ippolito選譯—將未來託付給業餘從事者 Jon Ippolito林心如 (翻譯)
Translation
September 26th, 2018
大懶獸持續存活 我找到的最古老人類記錄是在巴西雨林的印第安人之間代代相傳至今的大懶獸故事。高達20英呎、猶如十多隻大猩猩般強壯、身上糾結的毛髮覆蓋了骨感的甲殼─這種巨型的地上樹懶讓亞馬遜河一帶的部落如此印象深刻,以至於幾乎每個人對這種動物都提出了說法,而大部份人都稱之為大懶獸。 由於原住民就大懶獸留下了極為詳盡的記述,科學家於是能將原住民談論的主角明確界定為巨型的地上樹懶─大懶獸。實際上,秘魯的麥...
分享:一個正在興起的概念 Cornelia SollfrankWolfgang Sützl王冠婷 (翻譯)
Translation
September 15th, 2018
〔柯內麗雅.索法蘭克(Cornelia Sollfrank)與沃夫岡.居澤(Wolfgang  Sützl)的對話,2015年11月5日 利物浦〕   柯內麗雅.索法蘭克:你最近的研究圍繞著「分享」(sharing)這個觀念,我希望能夠更加理解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以及它是怎麼被嵌入你更廣泛的研究脈絡中。 沃夫岡.居澤:這種對「分享」的興趣源於我對媒介行動主義(media activism...
印尼日據時期(1942-1945年),日本高層試圖動員印尼藝術家參與政治宣傳,支持「大東亞戰爭」。藝術受到政府管控,藝術集體主義化身服務並散播「大東亞共榮圈」概念的平台,成為印尼藝術史上前所未見的光景。日本對印尼藝術的政策更進一步刺激了一項更早的運動,該運動始於日軍抵達印尼的四年前。 1938年,一小群印尼藝術家組成印尼畫家聯盟(Association of Indonesian Painters...
於法不容的感受性、自訂親緣、人擇系譜、烏托邦未來性、放逐的承諾,以及對於規訓正常界線的體制之怒—這些都是組成「酷異」於其當代應用中的幾種態度。「酷異」行動主義立場被發展成一種抵抗對性少數的迫害與抹滅的方式。但重點在於,它同時被安置在對許多渴望變「正常」的男女同社群所提倡的某種同化主義(assimilationism)的反抗位置上。自從「酷異(queer;原譯為「酷兒」)」一詞在1980年代的愛滋危...
Moira Hille選譯:以巡弋為— Moira Hille戚育瑄(翻譯)林書全(校訂)
Translation
March 22nd, 2018
海洋 有許多故事和詩歌以海洋為題,海洋孕育生命,是神秘有力量且充滿資源,「然而,這一切都在枯竭、面臨了消亡的危機,因為海洋已成為世界垃圾的儲藏室 (註1)」。始於1970年代的南印漁工運動開始捍衛海洋資源的使用權,將海洋稱為生命的源頭,要求有限制的取用以保證魚類不會枯竭、保護以漁業為生的社群。與其他面向相比,對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古至今都是人類強調的重點,受關注的程度遠高過海洋保育與維護。海洋覆...